[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七日禅开示之二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88

七日禅开示之二

    我们为什么要禅修?通过禅修,究竟要获得一种什么能力?

  简单地说,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培养专注力、觉察力和观照力。这种能力是心本来具备的,但因无明所惑,使心总处在不知不觉的混沌状态。这种状态就像泥潭那样,使内在的专注力、觉察力和观照力淹没其中,失去作用。

  同时,无明带来的烦恼妄想,又在内心形成巨大的生命瀑流——既是心念之流,也是生死之流,轮回之流。在这样的瀑流冲击中,我们是不能自主的,时而散乱,时而掉举,时而昏沉。散乱,就是追逐外境;掉举,就是摇摆不定;昏沉,就是昏昧不觉。

  这就是我们现前的心行状态。我们是否意识到这种状态带来的过患?是否意识到,正是这种状态使我们活得很累,很疲惫?因为心总是在追逐这样那样的念头,忙个不停。更要命的是,这种忙乱是永久的,没有尽头的。只要没有解除无明,没有平息妄念之流,我们就会在追逐念头的过程中,不断纵容它,强化它,不断制造更具冲击力的瀑流。

  如果不停止这样的追逐,痛苦是没有尽头的,轮回也是没有尽头的。禅修所做的,就是改变这样的生命现状,从心念之流中脱身而出,进而平息这些奔腾不已的瀑流——这是我们最重要也最紧迫的任务。不要以为出家就万事大吉了,很多时候,我们依然还在原有串习中。刚出家时可能会有所收敛,如果不是刻意防范,这些串习很快会卷土重来。

  禅修也是缘起的,离不开良好的助缘。打坐时,坐姿和身体状态都很重要,都是培养正念的增上缘。虽然说禅超越一切形式,但念头和气脉有一定关系,所谓“心息相依”。所以,各种禅修方式都很重视调息和调气的基本训练。此外,如法的生活也很重要。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不同念头的需要。这些念头驱使我们追求相应的生活方式,反过来,这些生活方式也纵容并发展了我们的念头。

  所以佛陀特别制定戒律,帮助我们建立健康的生活,这是成就正念的重要助缘,所谓“由戒生定”。戒律的作用大体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止持阻止不良行为,这也是对不良心念的阻止。另一方面,戒律又以种种规范令我们简化生活,减少贪著,从而将全部心力用于发展正念,而不是在妄念之流中左冲右突,精疲力竭。

  有了戒律的保驾护航,我们就容易把心带回当下。其实,当下的训练并不复杂,关键是认真对待——认真地走路,认真地吃饭,认真地待人接物。所谓认真,不是常人以为的较真,而是把心专注于当下。吃饭的时候,专注地吃饭;经行的时候,专注地经行,专注地走好每一步——抬腿、落腿,抬腿、落腿。

  在座上的禅修中,则要选择一个善所缘境。大家不是第一次参加禅七,都有自己比较相应的方法。佛随念也好,观呼吸也好,只要认真去做,都是训练觉察力的重要基础。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七日禅开示之三
下一篇:七日禅开示之一
 觉醒之道——《禅》刊专访
 从王子到沙门——为了什么
 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有愿力还得有能力
 学佛与做人
 佛法的核心之道——解脱
 佛教的三级教育目标
 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观自在,由观而自在
 《心经》的人生智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0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六集]
 那先比丘经 第三十一问 沙门爱惜自己的身体吗?[栏目:那先比丘经·白话文]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大毗婆沙论》代表观念表[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为什么说念佛一法三根普被?[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为了那些忘记[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九十节课[栏目:大圆满前行广释]
 又是小沙弥的故事 -- 另一个梦[栏目:春去春又来]
 福报的由来 十六、懂修行就不是业障最重的人[栏目:福报的由来]
 荒漠中的甘泉——佛七法会[栏目:铁窗下的醒悟]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栏目:五部大论专集·入中论·参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