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解脱不是逃避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32

解脱不是逃避

  现实中,不少佛子对“解脱”一词心存偏见,似乎这就是“自了”的代名词。当我们说到解脱时,许多人会觉得这个目标似有小乘之嫌。因为我们是以大乘自居,以菩萨学人自居,理应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己任,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解脱。这番道理听来固然崇高,其实却不尽然。事实上,解脱正是三乘佛法共同的修学核心,声闻如是,菩萨亦当如是。若不知解脱为何,不具解脱能力,何以承担弘法利生的使命?何以给予众生究竟圆满的帮助?

  佛法有众多宗派,而立宗之本就是正见,如无常见、无我见、唯识见、中观见等,依此建立修学体系,并以不同禅修方法将正见落实于止观,成为解脱动力。虽然各宗知见不同,法门迥异,但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获得生命内在的解脱能力。

  所以说,声闻乘和菩萨乘同样是立足于解脱,差别只是在于发心和解脱对象的不同。不论念佛还是参禅,也不论修法多么高明,如果仅仅发出离心,仅仅满足于个人解脱,那就是声闻乘。如果我们进一步推己及人,希望带领一切众生走向解脱,希望把这种解脱的经验和能力延伸到一切众生身上,那就是菩萨乘。从佛法角度来说,能够帮助众生断除烦恼、解脱生死,才是真正的利他。

  正如佛陀在《金刚经》中所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也就是说,菩萨应以带领一切众生证得涅槃为使命。所谓涅槃,并非通常所理解的入灭后的境界。当生命内在的迷惑、烦恼彻底瓦解,当由此带来的躁动、迷茫彻底平息,当内心充满由体证空性带来的安详和喜悦,当下就是涅槃。这是学佛所能得到的究竟利益,也是我们能够给予众生的究竟利益。

  作为学佛者,应时时锁定这一目标。如果偏离方向或使之模糊,不仅个人的法身慧命无以成就,佛教也势必走向肤浅化,走向世俗化。事实上,这种肤浅化和世俗化正是教界目前的现状。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我们对解脱缺乏体认。如果不具备解脱能力,面对世间的五欲六尘时,我们靠什么去抵挡诱惑?又靠什么来安顿身心?解脱并不是逃避,未必要隐遁山林,也未必与世隔绝。一旦具备解脱能力,无论身处何方,当下即可将之化解,当下即可出尘劳而不染。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为谁持戒为谁修
下一篇: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戒带给我们的帮助
 大慈大悲的大
 学佛是消极的选择吗
 《摄大乘论》发微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慈悲的广度、力度和纯度
 难者不会,会者不
 边见与中道
 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如何跨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菩萨行品第十一 第四十五章 菩萨禅定智慧一切功德不可量[栏目: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修密法修不好容易下地狱,真的是这样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法句经 Dhammapada[栏目:白话佛经]
 众生无边誓愿度 Living Beings Are Boundless; I Vow to Save..[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一百〇三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人我是非前,守好自己的身口意[栏目:开愿法师]
 明 三峰法藏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