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学做好人,学做菩萨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03

学做好人,学做菩萨

  佛法修行是有次第的。即使我们发的是菩提心,还是要以小乘的出离心为基础。而出离心又要以增上心,以人天乘为基础。也就是说,想要学做菩萨,还是应该做好一个人。

  那么,做人的标准是什么?这就要以人天乘的德行来衡量。很多信众学修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求受菩萨戒,这种发心固然非常好,但必须明确,菩萨戒同样离不开人天乘的五戒十善。

  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加上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及不贪、不嗔、不邪见。五戒十善虽然只是人天乘的标准,但要真正做好并不容易,严格地说,世界上没多少人能真正做得圆满,做得究竟。

  可我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不杀生也做不到,不偷盗也做不到,就想做菩萨,又有谁会相信?菩萨能杀生吗?菩萨要慈悲一切众生。菩萨能偷盗吗?菩萨要利益一切众生。所以说,菩萨道的修行是以人天乘为基础,菩萨戒则是以五戒十善为基础。

  在我们的修行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大经大论虽然学了很多,大道理也似乎懂得很多,却忽略了最根本的五戒十善。我们很少以五戒十善来对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来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很多大乘经典,如《维摩诘所说经》、《妙法莲华经》等,对声闻乘的修行持批判态度。但我们要知道,佛陀是为了要那些声闻弟子进一步回小向大才批判他们。事实上,那些阿罗汉的人格和德行都非常了不起,凡夫若与之相比是远远不及的。所以,我们决不能因为佛经里批判他们,也跟着批判他们。

  但汉传佛教因为接受了这样一种大乘思想,严重忽略了解脱道和人天乘的修行,这可以说是汉传佛教的一大弊病。我们拼命强调入世,却往往没有具备出世的心态。而没有出世的基础就急于入世,往往会被五欲尘劳淹没。所以,我们虽然也在修行,但心态比起那些没有学佛的人并没有好多少,并没有高明多少。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一篇旧文:汉传佛教的反思
下一篇:云游——处处无家处处家
 与戒幢佛学研究所在读研究生的一席谈
 看看你能对号入座吗
 学法八步骤
 漫谈自性
 心的训练——定
 人生是苦
 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道次第》修学漫谈
 禅修——以技术管理心念
 正念,使浮躁远离 一、浮躁的时代,浮躁的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七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Lay Buddhist Practice - Meditation[栏目:Bhikkhu Khantipalo]
 怎样按次第来观修菩提心?[栏目:丹真绒布仁波切]
 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二)[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缘起性空之宇宙观[栏目:东初法师]
 相应23经 近因经[栏目:相应部 12.因缘相应]
 法然上人文钞 问答篇 三、念佛往生要义钞[栏目: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
 两个世上无人知道的字[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26. 珍惜自己[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大圆满心髓皈依境的具体观想方法[栏目: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