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被肤浅化和世俗化的人生佛教(济群法师)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95

被肤浅化和世俗化的人生佛教

  究竟怎样来定义人生佛教?这个问题似乎人人皆知。事实上,很少有人可以完整表达它的内涵。我觉得,现在的人生佛教就像一个箩筐,很多东西都可以往里装,都可以与之拉上关系。随便说几句生活感悟,再从经典找句相应的内容,就可冠以“人生佛教”之名。果然如此吗?须知,如果没有相当的教理素养,这种对现实人生的关注,就会逐渐失去佛法应有的内涵,偏离出世解脱的核心。久而久之,使人生佛教等同于人生哲理,等同于人乘佛教,这是对人生佛教的矮化、肤浅化和世俗化,是我们在弘扬人生佛教时尤其要注意的。

  太虚大师所提出的人生佛教思想,是以“人成即佛成”为目标,而不仅仅是要使人获得一些心灵慰藉,解决一些现实困扰。前些年,我在《人生佛教的思考》一文中谈到,人生佛教应该增加菩提心和空性见两大内涵。具有这样的高度,我们才能积极入世而不被世俗所染,才能广泛利他而不被执著所缚,才能以人生佛教为起点,而以解脱和无上菩提为终点。

  道宣律师在《行事钞·沙弥别行篇》中说到,出家人有三种行为,一是凡罪行,即凡夫的不善行为,比如为名闻利养而不惜破戒等;二是凡福行,属于积集福报的行为,包括布施、建寺、讲经等;三是圣道行,即成为圣贤必须具备的行为,那就是依佛法正见修习止观,成就解脱,这才是修行的根本所在。事实上,人生佛教同样需要具备这些内涵。如果不是以解脱为目标,单纯将佛法作为哲学义理在谈,作为人生指南来用,虽然也能使人获得平静安详,但终究是短暂而不究竟的利益,不是佛陀设教的本怀。

——摘自《我的修学经历》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关于“人间佛教”的几点思考(何劲松)
下一篇:人间佛教不是世俗化(邓子美)
 “人间佛教”的三时(朗明)
 基督新教与人间佛教的现世关怀:经典编纂的比较研究(翟本瑞、尤惠贞)..
 两岸三代人的人间佛教理想:人间佛教现代品格的丰富与完善(邓子美)..
 《人间佛教要略》:可操作性的修学方法
 太虚与人间佛教的理论建设(麻天祥)
 弘一大师的人间佛教情怀(于飞)
 台湾的“星云奇迹”──人间佛教在宁静中全球兴起
 “人间佛教”与21世纪教育融合的意义(海觉法师)
 禅宗的人间佛教思想简论(缪方明)
 人间佛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定位及其发展构想(姚南强、柴紫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一)观修无常也是根本调伏之方便[栏目:圣者言教]
 遇贤~杂诗[栏目:禅诗三百首]
 言而有信[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九)努力创造平静修法的增上缘[栏目:圣者言教]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0~49)[栏目:傅味琴居士]
 99 不如小丑[栏目:活得快乐]
 与祖师同行 柒 遍界真实义 衲子常行生死脚[栏目:与祖师同行·明一法师说公案]
 82 活水龙[栏目:活得快乐]
 解心——心要法门讲记 五、真正的感受[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华严三昧门”之四[栏目:华梵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