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过去我们无知所造的种种罪业,经过真心忏悔,诚心改过可以消业,那释迦牟尼佛的三个月马麦之报,是否与因果定律有矛盾?
 
{返回 开愿法师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67
同修:师父,您说“因果不空,不昧因果”,只要参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原理,不必求什么。但是念佛可以消罪,“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世间的一切,还有什么求不到?过去我们无知所造的种种罪业,经过真心忏悔,诚心改过可以消业,那释迦牟尼佛的三个月马麦之报,是否与因果定律有矛盾?
 
师: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对于一些理论、事情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我们才有迷茫,很正常。如果你真正觉悟了,真正看明白听懂了,你的问题就解决了。
 
三个月马麦之报,没有矛盾。这就是所谓“因果不空”。佛经上讲:“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成佛了,有没有这个“受”呢?没有。有没有这个“报”呢?有。现象是有的,但在佛的内心深处没有痛苦。他示现到六道里面来,在这个人间作佛了,六道里面是什么东西来维系的呢?因果。这就是表“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度众生也如此。这个众生和你有善缘,你说话他就爱听,因果!有善因嘛。如果彼此都很讨厌,因果!过去肯定有过节,种下了因,现在是果。没有因果那不可能,如果没有缘分的话,你们这一生见不到的。所以祖师才讲: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人生就是干这些事情的。不光夫妻、父子、儿女是这样,一切众生都如此。无非是你欠得多与少,缘分深与浅而已。如果没有这个缘分的牵扯,恭喜你,你超越了。善的是你的福报、善缘,痛苦是你的业障造就的恶缘,这些都没有了以后,至少是证得阿罗汉果位,你就超越六道轮回了。但是,如果成佛后再示现到人间来,因果在现象上还是存在的。
 
有的众生很慈悲,善缘很多,他成佛后所度众生就很多;有些人很吝啬,只顾自己证了罗汉果了,没跟大家结缘。佛门有一个很著名的典故:“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人光执着于修福,遇到一点事情就去修布施、供养,但从来不愿意修智慧:“要智慧干什么?修福多好啊!有福报一切都可以受用了。”结果只顾着修福,忘了修慧,福报修得非常大,来生投胎到哪里去了?变成国王的坐骑。过去印度的国王出门是骑着大象的,能作为国王的坐骑,它这个待遇也不一般呀,所以它一出门的时候,珠宝挂得全身都是,叮叮当当地响,那是福报。这就是“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挂了一身的璎珞。
 
那么光修慧不修福呢?光躲在山洞里面天天修慧,没有注重去修福,证阿罗汉了,没有跟众生结缘,结果出来以后众生不认识他是谁,不愿意供养,所以天天托空钵挨饿。可见修福、修慧都很重要。“皈依佛,两足尊”,两足,就是福报、智慧都圆满,这是佛的表现。我们要福慧双修,不至于偏在一边,这才是正确的。
 
所以,佛陀当年三个月马麦之报,是因果循环的现象呈现,没有矛盾。
 
(选自大愿讲堂“金身舍利示现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2010年10月20日讲于北京)

{返回 开愿法师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是否违背众生自作自受的因果?
下一篇:有的人说,我不念佛的时候很顺,我念佛了怎么就不顺了?
 如果修行是为成佛,也是一种求,那么有求的修,是否如法?
 要先忏悔业障,去掉业障,清净了才能修禅定,对吗?
 印光大师说,如果没有信愿,即使是念至一心不乱,也不能往生...为什么还..
 清醒迷糊,反反复复的,在提升吗?怎么样才是转烦恼为菩提呢?
 念佛可以求来生“人天福报”吗?
 什么是“有漏福报”,什么是“无漏福报”,怎么区分呢?
 摄心念佛,有的时候心摄不住,定不在佛号上,念一段时间就会打妄想,心守不..
 佛门里面是玄学吗?
 感觉拔云见日,好像一下开悟了似的,但是过两天又忘了,烦恼又来了.....
 许多初学佛的同修喜欢听经,不爱做功课,应该如何看待听经与做功课的关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论宗教道德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变化及作用[栏目:业露华]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九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毗婆舍那 (观)的意义(黄中豪)[栏目:著述文集]
 什么是戒相?[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回顾药师山及未来发展以学习菩萨道精神——说明推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活动[栏目:药师山·紫雲居士]
 来自西方的亮光[栏目: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实修[栏目:能弘法师]
 《观无量寿经》图文解说 27、下品上生观[栏目:观无量寿经图文解说]
 准提法入门[栏目:清净法师]
 抽烟的危害以及对治方法(丹真绒布上师开示)[栏目:戒烟专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