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10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43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10集

  这一集关于“法”的内容中,概括一下我理解的重点:

  第一、这一集中师父提醒我们:见法要在哪里见?反思自己,在这一点是有一些观念都是错乱的。比如以前没学正法,也不知道学佛是可以今生解决苦的,就随波逐流幻想死的时候佛力加持,横超三界,到一切如意的清净佛国留学深造。在幻想中修行,等死亡时堪验。后来学了法,知道不是到自己身心之外去求法见法,只有观察自己是怎样陷入苦迫的,才能净诸众生,灭诸苦恼。所以,无量劫的轮回大苦是在当下解决的,现见烦恼的生起,当下就止息。烦恼的世间在这里,清净的净土也在这里,这个身心是无始以来造业的苦聚,但也是自我改造现见真理的宝藏。师父说:修行不是等以后、等死时或等来生。反省自己,还常有等待的思想,所以常常不能把握当下,也不能真切理解当下的可贵,就随惯性流转。所以要时常警醒自己:离了身心,离却当下,没“法”可见!

  第二、在生命中体会真理法则。众生被动地生死死生,不管佛出不出世,流转的相生因“此有故彼有”的必然性而本来如此、法住法界;而大苦的止息——依无明与爱染的灭尽而达寂灭,也是法尔如是的必然,是法自然而然的功能性。师父提醒我们:讲缘起、讲生灭、讲有无,都要回到身心,无明的思惟模式必然会爱取有;而打开灯,与明相应,就会当下止息。师父以自身修学几十年发现生命的两个机制无私布施给我们,让我们把流转与还灭纳入在日常生活的现见中,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要在自己生命中观察真理法则。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去体会的。

  第三、师父说:消除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感到苦,找苦因,用方法消灭它,苦就没了;另外一种是当下看到苦,一照,就没了。渐悟四谛就是于四圣谛别别生智、别别悟入,侧重于从能证入的修道实践说;顿悟灭谛是直从灭谛下手,直接体验灭谛,也叫见灭得道(但也不是说对苦集道三谛没有证知),侧重于对所证入的缘起和涅槃说。导师说:依缘而有的必归于灭,依缘而集起的,当下就显示了灭尽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以此也说明了如实观照的特点:如实观照是以直见真相为目的的。师父教导我们看的当下离炽然,并常以击掌为例引导我们体会生的当下就是灭。对于自己,这些都是需要多加理解和体会的。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11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9集
 陈那量论因明学略论(张俊祥)
 百喻经 19 乘船失釪喻
 杂宝藏经白话 月氏国王见阿罗汉祇夜多缘第九十三
 杂阿含经卷第三(六一)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二九四)
 阿毗达摩·清净道论 22.说智见清净品
 维摩诘经 弟子品第三
 藏传因明的特征和发展现状(祁顺来)
 比丘尼传 3 宋 蜀郡永康寺惠曜尼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一一四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从何来 死往何去[栏目:慧律法师]
 “闭关”是什么意思?[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往生极乐这才是第一桩大事[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The Rinzai Roku[栏目:Zen Buddhism]
 05-031开发智慧的方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妖人政治世道可悲[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空 明 觉[栏目:实修教言]
 相应28经 广欢喜经[栏目:相应部 2.天子相应]
 55.佛陀的无记回答[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宗教与封建迷信之区别[栏目:惟贤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