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戒律
 
{返回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00

戒律

  戒律是佛陀为僧众和尼众所制定的纪律制度,持戒能引导他们获得道德化的人生。

  佛陀并不是一次过程把戒律完备。佛陀在某种情况下制定某条戒律。在《律藏》中详细的记载了每条戒律制定时的故事。对佛陀而言,最佳的戒律是控制自己的身、语、意三业行。佛陀早期的追随者,都有很高的觉性,因此根本不需要戒律。当僧团发展到越来越庞大时,由于良莠不齐,有些甚至还从事一些在家人的活动,因此,佛陀才为僧众、尼众及在家信徒制定了戒律。这时,僧团才真正获得全面的发展,信徒们也依据戒律过着神圣的宗教生活。

  佛陀为僧团制定了一切必要的戒律。当佛陀入灭后,信众们都以戒律为师,遵循戒律而生活。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份为所有的信徒,包括在家和出家信徒都必须奉行的「广戒」(Loaajja)。第二部份是有关文化,或社会习俗的戒条,称为「分别戒」(Pannat ajja)。「广戒」制约一切对世间的伤害、不道德和邪恶的行为。「分别戒」对在家人不起制约作用,而出家人则必须严格奉行。触犯「广戒」会破坏个人的名誉和缔造恶业。触犯某些「分别戒」虽然不缔造恶业,可是污染了个人的净修,也对僧团造成名誉的伤害。要知道戒律制定于二十五世纪前的印度,虽然佛陀在《大般涅槃经》(MahaParnbbana Sutta)提到,一些「小小戒」可以舍,但是,这些并未包括那些不道德或造成伤害的行为。在佛陀生前,一些「小小戒」在僧众的提议下,佛陀也同意放弃。佛陀也同意生病的僧众可以暂时舍弃某些戒条。在佛陀入灭后的第一个月,由僧众自发组织的第一次结集大会,所结集的戒条,却没有人同意删除或更改。所有的信徒都同意奉行佛陀生前所制定的戒律。从那时候起,佛教徒就以戒律为引导精神生活的唯一依归。佛陀并没有指定继承人,佛陀说过,任何人只要理解佛法,奉行佛法,就已经足够引导他自己进入神圣的境界。另一个佛陀早期信徒不愿更改戒律的原因,是不想在佛陀入灭一个月这个短的时间内,对佛陀的言教有所更动,这也是出于他们对佛陀的忠诚和深切的敬爱。后来,社会风貌改变了,佛陀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去时,佛教徒依然不愿意更改第一次结集的佛教戒律,是因为不愿意附膺于政治或经济的流变。


{返回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僧团的发展
下一篇:佛教的道德价值奠基于意图与意志力
 仁慈与杀生
 佛教的道德价值奠基于意图与意志力
 十恶
 能知道第一因吗
 迷信与教条主义
 自我拯救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五章 佛学基础
 佛教与女性
 佛陀的继承人
 佛教与无神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六十世 东明慧旵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略说结夏安居[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修持《药师经》真实感应[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法句经要义 第十五品 乐品 帝释亲侍佛陀 与贤德者为伍[栏目:法句经要义]
 谈本有今无和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栏目:许智铭居士]
 善根福德与灾难[栏目:仁焕法师]
 摄大乘论 第55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集[栏目: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The Plowing Festival[栏目:A Manual Of Buddhism]
 梦中梦因果问答 96 为何我心里一直有终生出家的念头,但却一直...[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