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禅学的基本概念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09

禅学的基本概念

  一、「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这是出自《楞伽经》的两句话。上一句话是说佛所说的法,是告诉我们,一切以心为根本,句句都是从清净的心性中流露出来的。语言是虚假的,唯有心性才是真实不变的。

  下句指出,欲达开悟见性的境界,应以「无门」为入门的方法,所谓「无门」,是指没有特定门路的意思。禅门颇似某些学校,没有特定的大门,要走入校园内,四通八达,并不一定得要通过某个特殊的大门一样。

  宋代有一本慧海禅师编集的公案书,就叫《无门关》,里面记载的都是以无门为入门,因而开悟的故事,有兴趣的人,可以去参阅。

  二、《六祖坛经》:「此法门立无念为宗」,「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

  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一条门路,但是首先要把握一个原则,即是:对内需胸无成见,不得执着,对外不能有任何的分别心,这种情形叫做「无念」。

  无念并不是没有念头,而是这个「心」,内不受自我所束缚,外不被环境来动摇。以此为基准,就能够找到一个修行的门路了。

  三、「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

  禅学与世间一般的学问不太一样。一般的学问乃至哲学,是要靠自己的思考,以及知识经验的累积而成。「禅」却是要在放下内在及外在的一切知见之后,才能激出无漏的真实智慧,那即是开悟。

  所以,有人主张:最笨、最懒于做学问的人,应该来学禅。因为禅宗既不需要世智辩聪,同时也不要求博学强记。但是,相反的,也有人认为只有聪明利根的人,才够资格问津禅学。因为有大智慧的人,可以随时吸收,随时放下,因而得以日新又新。这样的人,才可能开悟。

  四、「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

  对一般求道学法的人而言,总以为「道」或是「法」是实有之物。因此,不断地向外去寻求。不是向佛求,就是向师求。但是禅宗却要人打破这种观念上的牢笼,直指本心,认为心外别无一法。

  五、「离性别无佛」、「见性成佛」

  中国的禅宗特别重视开悟见性,然而「自性」是什么呢?六祖惠能大师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又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指出佛与凡夫的不同,只在前者悟,而后者迷罢了。如果能够到达「无念、无忆、无着、内外不住,来去自由」的境界,即是「见性成佛」。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永觉元贤的禅净思想探略—— 以《净慈要语》“信愿行”为要点
下一篇:体会那迷人的禅(吴平)
 南北朝时期的禅定与戒律(清净)
 禅是生命的觉醒与超越(净慧法师)
 禅宗对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影响(黄夏年)
 禅道自然(通德)
 解悟与证悟
 略述大珠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禅法思想(释若宽)
 开悟的条件(圣严法师)
 禅宗的戒律革命及其意义(徐文明)
 禅定与佛教哲学(陈重晖)
 禅门清规的形成发展与禅宗的历史命脉(韩凤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仪轨 讲记 上篇 共同外前行 第六讲 依止上师 上[栏目:龙钦前行]
 假言因明论式的推理应用[栏目:因明与辩经]
 对在家居士来说,需要受持哪些戒律?[栏目:持戒]
 喜乐的曼达拉 堪布(二)[栏目:喜乐的曼达拉]
 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10 佛法是一种体验[栏目:铃木俊隆]
 基本佛经选集一 1-2 《念住经》[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