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八课(五)求法不要高攀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75

圣者言教 第八课(五)求法不要高攀

  我们都说自己是个修行人,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因为平时也在从事许多的善行。能够从事各种善法当然非常好,但是不妨先问问自己,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有些人说由于自己业力太过沉重,恐怕做不了很多修行,想要即生成办解脱恐怕是不现实的,所以今生依止导师修法,就是为了积累一些福报,希冀未来能成办解脱。但在座的很多人可能不是这样想的,他们所希求的是迅速成办解脱,若今天就能在头上长个肉髻出来,是最好不过的。也就是说,希求解脱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心愿与行为必须配同而行才能圆满目标。若只是心里如是想,但是行为却与目标背道而驰,则永远无法达到目标。因此将这两天传讲的教言运用于实际修持之中,我想对用功真正意义的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

  例如我们平常都在修上师瑜伽,我们是否知道修上师瑜伽的真正意义在于何处?我们一直讲解三殊胜的原因在于何处?要记住,作为密宗弟子,在讲解等持的同时,还要讲解方便的重要性,因为这是针对根机而作的传讲,并非本传承必须这样教条地传讲。因此作为次第根机者,绝不能高攀,高攀对于见解的增长可能起不到什么作用。

  往昔我在讲法之时,只要弟子修完加行,我都会讲解一些正行,并且直接按照亚青寺的传统讲法,从寂止开始,然后进入胜观。讲解胜观就从前行破除心房开始,直到印证见解,一步步深入传讲。虽然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作为上师,我很慈悲,因为赐予了成熟口诀法甚深教授,但现在观察,在短短的时间内传讲成熟口诀法,还是有些急进。像有些平常看书多一点、智慧稍微高一些的弟子,在回答导师的问题时,仅凭自己的推理也能说出一两句,这样就在导师面前过关了,并且得到下一步窍诀法的传授。这样的修行,即便他口中可以说自己已经求到了成熟口诀法,但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求法的意义在于何处。

  因此这两年,我只会对修法时间较长、修行精进、法器成熟的弟子讲解成熟口诀法,而且要求也比以前更高。因为弟子若不堪法器,不具有相应的根机,导师在传讲密法时,可能已经违背了十四条根本誓言的第七条:“非器非熟庸俗前,若传密法违七条。”这是历代传承祖师金刚持的规定,我相信谁也不敢违背。因此无论是藏族人还是汉族人,去过高原的可能都听说过,在我身边很难过关。当然,这也是为了对弟子负责,我只能如此把关。

  有时我碰到一些声称得受过成熟口诀法的弟子,就会问他们:“在座上时,你们何时依止意识转为道用?何时依止智慧转为道用?如是修行的真正目的在于何处?座上如是修学,于座下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如果答案只是“有”或者“没有”,再无法回答出更具体的内容,那么所谓的成熟口诀法对你而言,可能并没有多大意义。以前我传讲过很多这方面的教言,但是后期发现,有些弟子并没有因为圆满得到成熟口诀法的原因,见解有多么高,甚至有很多人抛弃成熟口诀法,选择“热闹”的修行,因为这样心可以散乱一些。

  例如很多人都非常喜欢朝拜神山,难道朝拜神山的功德真的比修行还大吗?我想可能不是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呢?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心可以随习气而散乱。虽然出发的时候可能带着一颗虔诚的信心,但是在朝山过程中,难免具有如凡夫旅游观光一般的心态,一方面觉得佛教的圣地非常好,另一方面也会觉得出门玩玩还是挺热闹的,内心还是喜欢散乱,对于成熟口诀法的真实要点却没有了解。

  我们现前讲解的上师瑜伽导修虽然契合着成熟口诀法,但并非如成熟口诀法般,几天求一次法的原因在何处呢?就是希望大家切切实实地修行每次学到的教理。我相信,只要能过阎王爷这一关,你就能解脱。否则仅仅口中说说,实际当中还是如往昔一般,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们修法是为了将所学教理融入自心而成办见解,但是想要圆满这样的目标,还是有赖于踏踏实实的修行。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八课(四)万法摄一才能迅速成办解脱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八课(六)法义融于自心才是真正的见解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四)为什么佛教为最究竟的善法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三)进入佛门修行佛法的功德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六)如理如法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七)不能以词句掩盖觅心法见解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五)贪心的过患
 圣者言教 第五课(七)如何在止观交修中运用菩提心
 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十一)愿菩提心的两个学处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八)三乘教法调伏烦恼之方便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一)善巧运用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修行密宗必须先圆满加行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肆叁 禅七与馋七[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偷佛像金 堕阿鼻狱 (明 天然)[栏目:释门法戒录]
 有人舍不得往生的亲人,将骨灰放在家里该怎么办?怎么做才如法?[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轮回与苦谛[栏目:见悲青增格西]
 何谓禅定?[栏目:佛光·禅修释疑]
 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栏目:王雷泉教授]
 修行──从心出发[栏目:禅林衲子心]
 百喻经 92 小儿得欢喜丸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如何处理习禅过程所呈现的业障?[栏目:佛光·禅修释疑]
 2012观音法会(二)《金刚七句祈祷文》的意义与功德[栏目: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