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D 1167经:本经以龟为喻,教诫我们如若摄持六根,恶魔便不得其便。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8

  1167经:本经以龟为喻,教诫我们如若摄持六根,恶魔便不得其便。

  我们知道,佛陀在讲经说法时使用譬喻的频率非常之高,几乎在每一部经典中都可以找到譬喻的踪迹。佛陀在谈到无常时,曾经发出“人不如龟”的感喟。佛陀为什么这样说呢?本经谈到了这个问题——当然,在别的经典里也有过类似的叙述。譬喻的梗概大致是这样: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月白风清,佛陀走出陋室,到一条洁净的小河边经行。尊者阿难紧随其后,一刻不停地奉侍在佛陀左右。借着明净的月光,佛陀看到河边有一只野干在四处游荡,有时四处张望,有时有鼻子在地上嗅个不停——很显然,野干此时饥肠漉漉,想在河边找点吃的。然而情况似乎并不乐观,野干忙活了半天,几乎什么东西也没有找到,那些小鱼小虾一见到野干的脚步声,老早就溜之大吉。

  在万般无奈之下,野干终于将目标锁定在一只乌龟身上。乌龟行动迟缓,见到野干向他扑来,此时逃跑为时已晚,它只好本能地将四足、脑袋和尾巴缩回到甲壳里,一动不动地等着野干的到来。“龟虫见来,即便藏六”。野干一口咬住乌龟,可是乌龟盔甲实在很坚硬,野干根本就无处下牙,折腾了半天,也丝毫不见半点效果。后来野干觉得十分丧气,便在一旁守候,“野干守伺,冀出头足,欲取食之”。可是呢,“久守,龟虫永不出头,亦不出足”这么干耗着也不是个事儿啊!再说乌龟就算十天半月不伸头也没关系,而野干却无论如何也耗不了那么久,更何况此时它早已饿得头昏眼花,不得已,只得“嗔恚而去”。

  对于乌龟来说,每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它的第一本能反应不是逃跑,而是将身上的六个家伙缩回到甲壳里,从而使性命得以保全。可是我们人类呢?当生死无常来临的时候,我们却无法自保,只好去求助于医生,有时还会求助于神灵的帮忙。所以,在生死面前,人甚至连只乌龟都不如啊!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呢?那就是我们要拥有一副犹如龟壳般坚固的盔甲,使邪魔外道没有半点入侵的机会。“是故,比丘!汝等今日常当执持眼律仪住,执持眼根律仪住,恶魔波旬不得其便,随出随缘;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于其六根著出若缘,不得其便,犹如龟虫,野干不得其便。”这便是佛陀阐说此经的主旨所在,以偈为证:

  龟虫畏野干,藏六于壳内;

  比丘善摄心,密藏诸觉想,

  不依不怖彼,覆心勿言说。  (12.10.)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E 1168经:本经以打麦为喻,诫诸比丘当住于不动之心。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C 1166经:本经叙述触与受的关系。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I 704经(不正思惟经):本经叙述若不正..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B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B 1165经:重点叙述年轻比丘如何摄护诸..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A 《杂阿含经》第三十四卷与三十五卷多谈及..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M 在1011经中,天人以偈问佛:“谁掩于..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U 1315经:此二经记述栴檀天子向佛请教..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C 1083经:本经以大象小象之别,来比喻..
 漫说《长阿含》(卷五)~F 关于七定具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F 第312经(摩罗迦舅经)有一位比丘,名叫..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九)~E 五、大空经(191)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摩诃止观》论“一念三千”(戈国龙)[栏目:天台宗文集]
 成熟的人[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失败 On Failure[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二品 忏悔罪业(续)[栏目:久美多杰堪布]
 树的根[栏目:佛教寓言故事]
 佛教是出世,还是入世?[栏目:月悟法师]
 阿毗达摩 第五讲 色法、四大界[栏目:阿毗达摩讲记]
 是不是只有持《法华经》者、修《法华经》者才可以做法师?[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转轮回心为菩提心[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让心灵超越吧[栏目:法云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