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A 第905经是探讨佛陀灭度后的去处归属问题。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48

漫说《杂阿含》(三十二)

  (卷三十二)   

  第905经是探讨佛陀灭度后的去处归属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不仅在佛陀时代存在,即便是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对此不甚明了,甚至连我们佛教阵营里的许多出家僧人,也无法予以回答。当有人问及此事时,佛陀给予的标准答案是:“无记”。正是这句“无记”,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悬念与猜度。

  在本经中,有众多的外道出家者去造访尊者舍利弗,向尊者请教有关佛陀灭度后是否有生死的一连串问题:

  “如来有后生死耶?”

  “如来无后生死耶?”

  “如来有后生死、无后生死耶?”

  “如来非有后生死、非无后生死耶?”

  舍利弗对这些问题的答复是:“世尊说言,此是无记。”关于这些问题,佛陀老早就交待过了,即“不予回答”。诸外道听了舍利弗老是回答“无记”,便有些不耐烦了,他们大声地质责舍利弗:“(汝)云何为上座,如愚如痴,不善不辩,如婴儿无自性智?”他们说了这番话后,便从座而去。舍利弗在诸上座弟子中被誉为“智慧第一”,那些外道们不可能无所耳闻。然而今天舍利弗的表现却让他们大跌眼镜,一连问了四个问题,舍利弗均给予相同的回答(“此是无记”)。这样的表现,就像一个智力发育不健全的小孩子一样,变得吞吞吐吐,一点没有个人主见,这佛陀的上座弟子的名位,实在相去甚远。

  待诸外道已经远去,尊者舍利弗便来到相去不远的摩诃迦叶(苦行第一)处所:“尊者摩诃迦叶!何因何缘世尊不记说:后有生死、后无生死、后有后无、非有非无生死耶?”

  摩诃迦叶对此回答是:“若说如来后有生死者,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无后生死,是则为色;若说如来有后生死、无后生死,是为色;若说如来非有后、非无后生死,是则为色。”此处的回答着眼于“色”,即物质性,窒碍性。对于外道们的四种提问,根本就不能回答也没法回答。如果在四种提问题中给予任何一种肯定的或否性性的回答,便会陷入到“色”之中,因为如来无论是住世还是灭度,都已经完全超出了“色”的存在;换句话说,如来已经完全超越了“色”的范畴。而我们所见到的如来,他只是以名“色”而显现,其实质并无“色”法(或色相)可言。所以摩诃迦叶解释说:“如来者,色已尽,心善解脱。”因此,试图给外道的四种提问中试图给出答案的想法,显然是徒劳无益的。所谓如来“色已尽,心善解脱,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槃”。同理,“若说如来有后生死者,是则为受、为行、为识、为动、为虑、为虚诳、为有为、为爱,乃至非有非无后有亦如是说”。

  关于“无记”,我曾在其他相关文章中已多次提及。佛陀为什么要“无记”(不予记说),我们决不能认为佛陀对这些事不知道——或者装糊涂,或者故作玄虚,而实际情形是佛陀在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抛根究底。在《中阿含》的“箭喻经”里,佛陀用一个譬喻:有一个人中了毒箭,家里人为他请来了最好的医生准备给他疗治。这位仁兄倒是很豁达,即在拔箭治伤之前,一定要把射箭人的具体情况搞清楚,不仅查户口,还要查人家祖宗八代的家谱。可是还没等他理出个头绪,便一命呜呼了!而中国的兄弟射鸟故事也可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兄弟三人见到头顶上有一只肥硕的大雁飞过,兄弟三人便商量着谁先射箭,然后又商量着射下后如何瓜分战利品。等他们达成一致意见时,连鸟影儿都不见了。无论是譬喻还是故事,都在寓示我们穷经皓首有时候并无用场,还不如脚踏实地地把眼前的份内事做好做实,这样才叫靠谱儿。我们常说的“无记”,根据郭忠生所译的《中观哲学》共列为四类十四种,主要是:

  第一类,世间在时间上是:

  无限?有限?亦无限亦有限?非有限非无限?

  第二类,世界在空间上是:

  无限?有限?亦无限亦有限?非有限非无限?

  第三类,如来灭度后:

  继续存在?不存在?亦存在亦不存在?非存在非不存在?

  第四类:命(灵魂)与身(肉体)的关系是:

  同一?别异?

  第四类只有两种,按照我的臆想,似乎又可演绎出“亦同亦异、非同非异”两个命题,如此就成了十六种。本经中的问题,即是属于第三类。根据《俱舍论》的说法,此十四无记属于那种“根本无法回答”之列。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来灭度后的状态是根本无法用正常人的思惟而思惟的。同理,如果我们勉强用某一种语言方式对如来涅槃后的去向问题进行描述(表述),那简直是“恰如觅兔角”,因为根本就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与涅槃境界相对应。(4.27.)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B 906经名叫“法相坏经”,所谓昔日制戒多,比丘却很愿意学习;如今制戒少,然而大家却不乐意修学了。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J 897经,六入处为主题。
 漫说《杂阿含》(卷九)~M 第250经(拘絺罗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七)~A 一、何欲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M 1052经、1053经讲述“恶法”与“..
 漫说《杂阿含》(卷九)~J 第246经(七年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K 1174经:本经以流树为喻,教诫比丘当..
 漫说《长阿含》(卷八)~E 四正法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四)~A 一、大因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I 1004经:世间之法究竟以之为喜还是以..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二)~B 二、求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H 694~696经:比丘请教佛之问题,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转心四思惟·第三项修行的警醒:业报因果 摘要[栏目:创古仁波切]
 《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栏目:法界法师]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七十四节课[栏目:大圆满前行广释]
 什么是佛?学佛有什么用?[栏目:高月明居士]
 若每天念一千句地藏名号,共念一千天,就可以得到鬼神拥护。请问修净土法门可以念吗?[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据说藏历能推算日食月食,但有些人认为藏历在科学性方面有其局限性,请问堪布对藏历科学性的看法。[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衮却格西示寂实录[栏目:衮却格西]
 二、乘着彩虹而来(1)[栏目:盛噶仁波切自传]
 成佛以后[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前行讲记 第一百四十七讲 普贤上师言教-因果不虚-所断之不善[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