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九)~A 第230经、231经(三弥离提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84

  漫说《杂阿含》(卷九)

  第230经、231经(三弥离提经):

  230经:此二经似乎可以称之为“世间经”,其所讲的重点就一个,即“云何名世间”。

  有一位比丘名叫三弥离提,他往诣佛所,白佛言:

  “世尊!所谓世间者,云何名世间?”

  我们经常讲“世间”,所谓“世间乐”、“出世间”等等。到底什么叫做“世间”?根据一般观念上的理解,所谓世间,也就是泛指迁流变化的现象世界,它偏重于物质世界,即物质世界往往存在成、住、异、灭的四阶段(或成、住、坏、空)。这里的“灭”(或“空”),不等于说从此以后什么都消灭,变得无迹可寻了,它只是一种物质的消失,却孕育着另一种物质的产生。佛教从这种自然现象的生灭轮回之中,得出了“一切皆不可能永恒存在”的结论,即无常。人类也是一样,都没有一个自我的实体存在,这种看似属于我们的“自我”,实际上也同样是处于无有自性的状态,即佛教所主张的“无我”。

  从物质自然现象的“无常”与“无我”,进一步推演到我们自身的“无常”与“无我”;如果更进一步,则得到精神领域同样存在着“无常”与“无我”规律的结论。当然,如果缺乏正知与正见,我们是很难洞悉并把握“我”与“常”的本质特征。此处的“世间”一词,便是主要从精神领域来探讨。具体而言,就是三根、六境、六识乃至三受的汇总,名叫“世间”。

  在231经中,进一步叙述了危脆败坏之法,名叫世间。这部经所讲的内容,与230经大体相仿。在230经中,佛陀讲六根、六境、六识以及三受的集合体,名叫世间;而本经佛陀则回答说“危脆败坏,是名世间”,是从我们精神层面,进一步论述了无论是六根六境(物质层面),还是六识与三受(精神层面),其本质特征,都体现在一个“危脆败坏”的根本点上,即我们经常说的“无常”。而所谓的“世间”,即外境的客观存在,与我们六根相结合后,经过思惟的作用后,所产生的某种主观感受(三受)。而这些感受,往往是不可靠的,是颠倒的。故而佛陀说“彼一切亦是危脆败坏”,“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既然是“危脆败坏”的有为之法,便自然是无常生灭之法,是不究竟不彻底的短暂现象。佛陀用种种说教来反复重申三受并不牢靠,其用意无非就是树立起我们的厌离心、出离心与上进心,不要留恋于世间的种种物欲享受与精神享受,因为它们终究是要“危脆败坏”的,因而也不值得我们去执取。如果这一点我们做不到,其他一切皆是空谈。(3.20.)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九)~B 第232经(空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八)~O 第228经(增长经):增长法与损灭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J 1141经:本经即佛陀劝迦叶穿“坏色轻..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D 1277经:有一位天子于后夜来诣佛所..
 漫说《中阿含》(卷十七)~C 关于“十一患”与“三定”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F 第591经:本经叙述有一位优婆塞于大会..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K 917经、918经:此二经所述三种调马..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五)~A 一、心经(172)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V 1357经:本经叙述布施当以诚信为先。..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L 第299经(缘起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Y 1360经、1361经:此二经叙述俗人与..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G 1332经~1335经:此五经叙述天神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禅者FAQ[栏目:禅定]
 阿含经菁华节录·柒、医心智慧[栏目:阿含经菁华节录]
 人死有轮回吗?[栏目:佛教徒基本问答]
 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统统要修[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德治究竟[栏目:达观法师·论语禅解]
 如何修行[栏目:净空法师]
 大圆满前行 第九章 皈依 第三节 2 皈依的方法 2[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6 心念处和法念处目标[栏目: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于十种对境,应具何种殊胜心?[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懂得空性才知因果自性[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