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往生之路 第八讲
 
{返回 往生之路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66

  往生之路 第八讲   

  现在学佛的人普遍喜欢做善法。这样当然很好,毕竟业果不虚,造善因将来必定能得善果。但是大家要知道,学佛的真实目的不是只做些善事,将来得到人天福报就可以了,而是要往生成佛,获得究竟的解脱。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认为,我做了那么多的善事,平时也在念佛,应该能往生吧。但是事实上有很多一生念佛行善的人临终没往生,仅仅是转生善趣而已。他所作的善法只是成为转生人天的资粮,而不是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其实,人天乘资粮和往生资粮在用心上有极大的差别,以致于最后的结果会有天壤之别。

  所以,辨别人天乘的资粮和往生的资粮至关重要。只有把它们分析清楚之后,在心上做出正确的取舍,才能有效地积聚往生资粮,到临终时才能顺利往生极乐世界。为了大家的修行不出问题,在这一生结束后都能往生极乐世界,今天就来讲讲怎样才是真正的修集往生资粮。

  人天善法,转生善趣

  所谓“人天乘的资粮”,首先心里要相信有前后世,知道造恶业会堕恶趣,造善业能得到安乐,对于善恶因果生起定解。之后由于心里畏惧三恶趣的痛苦,希求人天安乐,所以为了避免堕入恶趣,尽力地防护自己的身口意,不使恶业生起,也就是行持断除杀生、偷盗等十恶业的十善业道。以及在这个基础之上,努力地行持放生、布施等十种殊胜善业。它的根本是一种断恶行善的心。这就叫做人天乘的资粮。

  当然,对于往生极乐世界来说,这种人天乘的资粮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十善业是一切佛法的基础。佛在《十善业道经》[1]中说,就像一切的建筑、草木等都必须依靠大地才能建立或生长,只有修好了十善业道,保证身口意业清净后,才能建立起出世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一切功德,包括一切佛果的功德法也必须依止十善业道才能显现。

  想想看,如果连很粗的身口意恶业都没有遮止,心仍然缠缚在各种恶业中,连起码的善心都不具备,这种情况下,还能行持更高深的出世间道吗?要知道,后后的一切出世间修法,从身口意开展出来的各种行为,比十善业道更加深细。如果连初步的基础法都做不到,高深的法就更不可能行持了。这就好比顺次上台阶,下下没跨过的话,上上就不可能到达。所以古人说“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要想达到远大的目标,必须从近处开始;要想登上高山之顶,必须从山脚起步。所以说,我们要想往生极乐净土就一定要具足十善业道的内涵。

  但是如果只停留在这一点上,也很难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前面也再三强调过,往生西方净土必须有彻底的出离心,要完全看破三界轮回,不能留恋世间。而人天乘的善法,仅仅对于三恶趣有厌离心,心里希求的是世间善趣的安乐。这样没有彻底厌离三界,就是往生极乐净土的障碍。因为转生善趣和往生净土是截然相反的两条路,没办法同时去。就像一东一西那样,你往东边走就到不了西方。同样,如果一心想在世间享受安乐,就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说,人天乘的行者,在世间确实是个好人,断恶行善很精勤,各方面做得都很好。但是这只能说明他修的人天善因很好,将来会得人天善报。如果他心里并没有对娑婆世界生起厌离,也没有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望,那么单凭他的行善,是不可能往生净土的。

  往生资粮,出离轮回

  那么,怎样做善法才能成为往生净土的因呢?这里必须有一个特别的内涵,由它来摄持这些善业才能成为往生资粮。也就是说,真正发愿求生西方的行者也会在生活中随分随力地行善,表面看来,他的行为和做人天善法的人没什么差别。但是由于他内心的方向是截然不同的,他心里完全断定:今生一定要脱离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他所行持的善法就全部成为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

  这样一种决定要往生的心,就是所谓的愿,也就是彻底的欣厌之心。通过对于净土法门,对于极乐世界断除无知、邪知、疑惑等的障碍,生起真实的信解,由此就会引生这样的真实愿往生之心。也就是心里完全断定此生结束就往生西方,再不会犹犹豫豫、模棱两可。其实,无论做什么事,必须下定决心才会全心全意地去做,也只有这样才会有好的结果。如果连决定要成办的心都发不出来,那么后后的行为就更不可能发出来了。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如此,只有心里决定要去,在这个基础上一心一意地念佛,才能成为往生的因。(当然,这里所说的“念佛”是指广义的修净业,包括称念佛号、持咒、观想等等。)也就是必须具备真实的信、彻底的愿,以及真正的行,才能往生西方。除此之外再怎么做善法也只是修人天福报而已。

  总的来说,如果你还想呆在娑婆世界,认为这里蛮好的,我现在多做点好事,多培些福报,将来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由于内心的重点、趋势都在轮回里面,所以无论做什么都只能成为继续留在娑婆世界的因,而不会成为往生极乐世界的因。相反,如果你心里能够厌离娑婆世界,即使对于苦谛的认识还不圆满,但是只要决定这一生结束就立即去极乐世界,对于往生西方这个目标,心里已经完全断定了。那么,由于心的方向已经转到往生净土方面,所以,无论做什么善法自然会真心地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也因此能够成为往生资粮。

  世间善与出世间善的差别

  就拿十种殊胜善业中的布施来说,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做慈善,行持上供下施等等,这样当然非常好。但是这些善法能不能成为往生的资粮,成为解脱的因还要观待自己的发心。

  如果心里认为:这个人很可怜,所以我要尽力去帮助他,给他衣服、饮食、钱财等,让他不再挨饿、受冻。有这样一种善心,而且在实际行动中做布施。但是他的善心仅此而已,没有更深广的出世法的内涵,这就是人天乘的善法。就像《了凡四训》等的善书里所记载的善人事迹那样,他们有矜孤恤寡、敬老怜贫等的善心。不但不造恶业,还积极地行持善法。这就是世间善道。

  如果在上面所说的善心、善行的基础上,通达三轮体空,也就是了知能布施的自己、所布施的对境,以及布施的财物这三者都没有自性。这样,心不著于任何法,同时行持布施等的善法。以善法被空慧摄持的缘故,就是出世间的大乘道。

  不仅如此,同时还需要有方便的摄持,也就是要具足大悲心,才成为大乘修法。意思就是,他不单是看到这个众生暂时有缺乏物质受用的苦,而且了知众生只要还处在轮回中,没有解脱五取蕴苦,就会恒时被无量的烦恼种子、业种子、苦种子随逐,相续当中充满了苦因苦果,他会由此生起周遍的大悲心。并且在他的心境上,会以这个受施的众生为代表,愿一切轮回中的有情,都彻底地解脱苦海。由于心上有这样空慧和大悲的内涵,虽然也只是布施一些衣食,但是完全成为大乘的修法。

  当然,行持善法时以三轮体空的智慧摄持,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高,暂时还很难做到。但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在于菩提心,也就是以世俗菩提心摄持,就能成为成佛的正因。心上有了这个内涵,所做的善法就成为大乘法。

  结合在净土方面,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要有愿生西方的心,这样就能成为往生的因。释迦佛在《观经》中亲口说到:“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其中第三个回向发愿心,善导大师解释说[2]:对于自己过去、现在身口意所修的世出世间的一切善根,以及随喜一切凡夫圣者的善根,将这些自他所修的一切善根全部以真实、深信的心回向愿生极乐国土,这就是“回向发愿心”。这种心的要求是自己内心深处真实愿生西方,有这种真实求往生的心才是“回向发愿心”,才能得以往生。

  有了这样一种回向发愿心,再加上世俗菩提心,以这种心来摄持一切善根,就能成为圆满的往生资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等等。也就是愿一切众生都能早日脱离这个轮回,往生极乐世界,彻底离苦得乐。并且以布施的功德回向沉溺在轮回中的一切众生,都能共同往生无量光佛的刹土。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解释回向门的时候也说:回向有两种相,也就是往相和还相。其中“往相”,是指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布施给一切众生,愿以这个功德,自他一切众生在临终时共同往生极乐国土。“还相”,是指愿我往生极乐世界、获得成就之后,立即回入生死轮回当中,度化一切众生,共成佛道。

  自行化他,往生正因

  大家现在都处在自己的环境、因缘当中。一方面自己心里一定要有从娑婆世界出离,往生极乐净土的心。以这种心摄持去做一切善法,并且把这个功德回向于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善法才能成为往生之因。如果没有这份心,即便你做再多的世间善法,也不能成为生西的资粮。另一方面,在面对别人的时候,由于你已经深刻了解到轮回世间的苦,以及极乐净土的乐,你有这样超越世间的见解,所以你也会真心地希望大家都能究竟地离苦得乐。虽然暂时在行为方面,有能实施和不能实施的差别,但是心里绝对要有这样的意乐。

  所以,在面对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学生等有缘者的时候,就要尽自己的能力,以不同的方式来做相应的引导、劝化。其实,你心里只要有佛法的见解,表现出来的行为自然会与众不同。好比说同样是做老师,如果你心里有佛法的见地,必定会想方设法地把有缘的学生逐渐引入到解脱、往生的道上,你绝对不会局限于仅仅传授一点世间知识。因为你自己心里非常清楚那些世间学问是不究竟的,是次要的。相反,如果没有这样的见解,就会认为把世间学问教好就已经做圆满了,再没有更高的了。

  又比方说,作为一个管理者,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状况下,如果自己心里唯一皈依三宝,深信正法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安乐之道。那么他的所作所为就会完全按照因果律来行持。也就是说,他虽然会在经济建设、发展科技等方面有一定的举措,但是心里完全明白,安乐的根本在于断恶行善,在于内心的觉悟。能在主次方面辨别清楚。由于他心里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会渐次地把下面的人安置在十善业道当中。之后还会教导大家,让有缘的人都能认识到轮回苦的自性,并且知道解脱的利益,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等等,进一步地把人们安置在往生净土的正道当中。当然,具体的操作方法,要观待具体的情况来看。总的来说,作为管理者,如果心里有佛法的正见,而且真心为下面民众的切身利益考虑,就会以善巧方便来教导大家,让人人都加入到修净业的行列当中。我以前也讲过宋朝的越国夫人王氏的传记,她的行为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她自己专修净业,非常精进,而且教导家里的侍妾、女仆,一同发愿往生西方,修集净业。其中有一个小妾不听劝诫,十分懈怠。夫人为了不坏规矩,要将她摈除。结果那个小妾由此发奋精进,很快就往生了。后来这个往生的小妾入到夫人梦中,带领夫人游历极乐世界。在七宝池中见到夫人的莲花,是金台上品上生。

  像这样,让周围人的心都转向出世间的往生正道,这个劝化的人往生的品位就会很高。虽然现在被业力所牵,还处在轮回世间里面,但是自己心里已经具足了往生正因,最终必定会生到极乐国土。像这样自行化他,才是求生西方最稳妥的办法。

  总的来说,自己心里有怎样的见解,自然会以那种方式去帮助别人。我们知道,真正出世法的内涵是觉悟的,是深明大义的,绝对能够辨别世间道和出世间道的利益差别。知道一者不究竟,一者究竟;一者是苦的自性,一者是乐的自性等等。尤其从大乘道来说,不能仅仅局限在某几个人,在世间方面得到一点衣食受用的小利益,也不只是像世间贤人那样,只是祈愿天下太平、人民幸福安康。大乘菩提心的内涵是要让自他一切众生都得到成佛的利益。也就是在心量上,和一般世间善人有巨大的差别。或者说在见地上比那些世间善心要更广、更深、更彻底。从范围上来看,是广到尽法界、虚空界的一切众生;从时间上是尽未来际;所愿是最彻底地让一切众生都得到佛果。所以心上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

  这样我们就知道到底什么叫做往生的资粮。虽然从外在表现上,基本看不出来人天善法和往生资粮有什么区别,但是内在的用心方面,世间道和出世间道是截然不同的。这一点每个人务必要清楚,这是重中之重。

  刚才引用《观经》,讲到了具足三种心,必定能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前面讲了有回向发愿心的摄持,所作的一切善法功德都能成为往生资粮。下面再具体解释至诚心和深心,这两种心也非常重要,是成办往生资粮必不可少的条件。

  对于这两种心,善导大师解释说:所谓“至诚心[3]”,其中“至”的意思是“真”,“诚”就是指“实”。意思是说,身口意所修的知解教理、信愿念佛等,都必须发自真心而作,而不是外表非常贤善,每天都在精进地行善,实际内心非常虚伪,充满了贪嗔痴,全部是谄诳、狡诈等的恶心。这样虽然做了很多形相上的善法,但是都只能成为杂毒的善事,或者说虚伪的行为,不能成为真实的净业。如果像这样来用心、起行,即使每天24小时都如救头燃般精进行善,将这些所谓的“善业资粮”回向于往生极乐世界,也是不能往生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如果学过《无量寿经》就知道,阿弥陀佛在因地行菩萨道的时候,下至于一刹那之间,哪怕只是极微小的身口意造作,也都是发自真心来行持的。没有任何的虚伪、谄曲之心。以虚伪的善心不合佛心的缘故,不能与佛相应。

  “深心[4]”就是指深信之心。也就是决定深信自己现在是个罪恶深重的凡夫,无始以来流转至今,很难以自力出离生死。并且深信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已经成就,自己只要能跟佛的愿海相应,决定能够凭借佛力而往生到清净佛土。

  也就是说,至诚心就是指心里要有真实的解、行;深心就是说要有决定的信心。其中“行”,我们最开始也引用过蕅益大师的教言,包括慧行——信愿,和行行——持名。总的来说就是,通过闻思净土教理,出生深信、切愿,以及念佛的正行。所以说,往生的根本就是信愿行,这一点已经强调过无数次,大家对此也非常熟悉了。但是说实话,信愿行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很多人是根本没有的。下面我们就来观察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信愿行,每天是不是真的在修集往生正因。

  愿往生的真实体现

  我在前面也讲过,在行门方面,无论修持哪种法门,都必须具足信愿才能往生。而信是发起愿的前导,所以,往生的根本就在于愿,也就是誓愿往生极乐世界的真实意乐。

  如果我现在问大家:“你愿不愿意往生?”相信很多人一定会说:“愿往生。”并且认为自己已经具足信愿行了。但是如果仔细观察每个人日常的心态和行为,很多人都是不愿往生,信愿行并不真实。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观察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愿往生,不是看他口头上怎么说,关键是看他有没有那种决定往生的心。到底有没有真实愿往生的心呢?这一点从每个人的行为当中都能体现出来。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世间法的例子,就会很好理解了。比如我现在问:你喜不喜欢自己目前的工作?这件事你自己有自知自明,喜不喜欢是你自己心里的事,如果心里明明不喜欢,也不可能强硬地把自己的心定性为喜欢。而且,喜欢或者不喜欢都会有相应的表现。比如你每天上班,都是不情愿的态度,做事情时也是很勉强,应付完了就可以,不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去做。如果有这些表现,那就说明你对自己的工作是不喜欢的。再比方说,一个男人对于两个女人都说“我爱你”,那么他到底真心爱哪一个呢?这就要看他遇到具体事情时的表现了。结果发现一出现什么事情,他的心全在A上面,根本不在乎B。这就很明显,他说爱B显然是假的。

  同样,“愿不愿往生”也是你心里的事。它也有很多具体的表现:

  首先,如果真心愿往生,必定会盼着自己能早一点往生。我们读古人的诗,就能体会到这种心情。比如中峰国师在《净土诗》中说:“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哪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时。”意思是说,如果我今天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成佛去,那么莲邦的化主阿弥陀佛都还嫌我来迟了。我现在哪里还想再“之乎者也”,做那些无实义的事,这样管取轮回没有了结的时候。可见他是一心想早点去净土,根本不会在轮回里面作一丝一毫的打算,不想沾染任何生死的因缘。所以,真正愿往生的人,对于轮回里的事会发自内心地厌离,一点都不想沾染。

  日观大师也在《怀安养》这首诗里说:“梦中哭向佛,愿早死便得,小小莲华开,永超生死窟。”意思是,即使在梦里,我也不断地在阿弥陀佛面前哭着祈求,愿我能早一点死,早一天离开娑婆世界,生到佛的座前。不必说更高的,只要我的一朵小小莲花能够开放,从此就超出了生死魔窟,得到永远的解脱。这就说明,他心中最大的愿望是往生极乐世界,是真心地愿往生。

  另外,只要把经营娑婆世界和经营极乐净土的时间和心力放在一起做个比较,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了。在时间方面,就看当你有空闲的时候,会去做什么?如果你是真心愿往生,一有时间你就会投入到修集净业当中,会把空闲的时间全部用来礼佛、念佛、看净土方面的书等等,会非常主动地修集往生资粮。如果你不是这样做的,而是把闲暇时光都用来逛街、跟人聊天、看电视、看报纸、上网等等的世间法上面,不到每天固定念经做功课的时间,对往生的事就丝毫不提、不做。这就说明你口里说的“愿往生”绝对是假的。

  或者在心力方面,就看你平时的心都用在哪里?如果你的心一有空闲,就想我临终的时候要怎么往生?就去主动地思维阿弥陀佛的功德、极乐世界的庄严、轮回世间的过患,或者观想佛身、作意佛的相好光明,或者自然涌现出求生极乐的心、祈祷阿弥陀佛的心等等,就说明是真心愿往生。如果你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打妄想,想着怎么吃喝、怎么穿着打扮,或者想家人、想恋人,想怎么过节、怎么娱乐等等,总之把无穷无尽的心念、妄想全部投入到轮回里面,这些世间的念头不必怎么勤作自然就冒出来。这就说明求生净土的愿根本不真实。

  要知道,求生净土的愿就像囚犯想从监狱里出来,回到家乡那样。心心念念当中唯一想着这件事,一有时间就会为此做准备,怎么可能还想着在监狱里面多做些什么呢?所以说,如果有以上所说的那些反方面的表现,就完全能够证明自己不是真心愿往生。

  信愿不真,净业成为另案办理

  所以,现在很多人的真实情况是,心里根本没有真实的信愿。口里回答的所谓“愿往生”只是另案办理,不是日常相续的愿。其他世间方面的事都可以作为一个重点、一个主题去用心地完成,唯独在往生净土方面,在对待净业修行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不得不应付的任务。这个问题非常糟糕,所以每个人都要对照自己的心来做具体的反省,以便尽早发现问题,不至于发展到更严重的程度。

  我们先看世间的例子,比如说很多人每周都要参加公司里的例行会议。自己心里根本不想去开会,但是每个职员必须要去,所以不得不坐在那里应付一下,把时间混过去就可以了。再比方说,一个学生喜欢学物理,不喜欢学政治。对于听政治课心里根本没兴趣,只是实在没办法,旷课要扣学分,才不得不去听课。下课之后连书都不想碰一下。那么对他来说,上政治课就成了另案办理,虽然人坐在教室里,但是所讲的内容一点也不会入心。而对于物理课就不是这样了。因为他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所以只要有物理课,他是非上不可的,而且会相续不断地在物理方面投入。听课的时候也会非常用心,这种欢喜的意乐也是相续不断的。

  其实,无论对于什么事,只要真心喜欢,都不需要什么强迫,那是必做不可的。比如你吃饭是必吃不可的;你喜欢的衣服是必穿不可的;你喜欢上网也是必上不可的;你喜欢看什么韩剧也是必看不可的;你喜欢享受什么五欲,那些东西一现前,你也是必受用不可的;你喜欢钱,只要有赚钱的机会,也是必赚不可的……对于这些真心喜欢的事物,你绝对不会拖延,不会放给别人,是一定要去做的。而且,对于真心愿意做的事,必定会相续不断地去做。这一点每个人也都能体会得到。比如,喜欢踢球的人,一有机会就会去踢;喜欢上网的人,一有空闲、机会,就会去上等等。在这些方面都会相续不断地做。

  像这样,对于世间的事心里有非做不可的意乐,具有相续不断的行为,已经成为心中的真实功课。那是真正愿意做,所以每天都会真心地为此付出,每天都会牢记不忘。然而唯独净业成了另案办理,并不是非做不可,更不是相续不断。心里不会认为这是意义最大的事,也不会为了修净业去尽量争取时间。这就可见往生净土这件事在你心里的地位有多低,你自认为的信愿有多么不真实。

  信愿真切,相续不断勤修净业

  相反,如果有了真实的信愿,那么就会像前面所说的做世间事那样,会有具体的表现。那是非做不可、相续不断的,它会成为你心中的真实功课。也就是在你心里,修集往生资粮成为最重。你每天必须要修净业,而且是有时间就修。

  我们知道,信愿的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当你心里真正有了厌离娑婆的心,轮回的因缘就会被拒之门外;当你真正生起了欣求极乐的心,必定会积极主动地修集净业资粮,也就是会把原来精勤于轮回的工作转成净业的工作。凡是能往生的事,都会非常努力地行持,整天都在净业的十法行上用功。因为心里最想去的就是极乐世界,最喜欢的就是修集净业。所以只要有一点助缘都会去主动修集,有一点时间都会非常珍惜,分分秒秒都会投入到这方面。

  其实,真心修行的人,或者说一心缘在正法上的人,他的见解、行为跟世间人都不一样。比如,真心念佛的人,时时刻刻都在念佛;真心持咒的人,在在处处都不离持咒。因为他已经把名号或咒语看成如意宝了,有非常珍惜的心。这样之后就不会去管别人怎么想、怎么看。走在路上也要念佛,坐在车里也要念佛,一切时处都是念珠不离手,佛号不离口。当你有了这样非修不可的真实意乐之后,必定能发出相续不断的净业修行,这样才会有希望在这一生结束后就立即往生极乐世界。

  总的来说,现在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些念佛人,虽然信佛、念佛很多年,但是他的气氛是不能往生的。虽然他口里念佛,天天做功德,做各种各样的善事等等,但是真正去观察他的心态,就会发现根本没有决定要去西方的心。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对于轮回生不起厌离心,这样就只能落在世间法的范畴当中了。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人死的时候没有什么往生的相。

  所以,说到底,我这样反反复复地强调,就是希望能够给大家敲一记警钟,让每个人都能趁早反省改过,不要盲目乐观。要赶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清楚地知道,只有心里真正具备了信愿行的内涵,才有即生往生的希望,否则只是种一个远因而已。

  其实,这个问题很严重,也很危险。而且我想很多人心里都会存在这些问题。如果你的心里有这些问题,连最起码的欣厌之心都没有,就连一个留学生决定去美国的那种心,或者连一个看戏的人今天必须出这个家门,到戏院去看戏的心都没有,那是不行的。因为如果你连决定要往生西方的心都没有,阿弥陀佛也不可能勉强拉你去极乐世界。这样一来,口里再怎么说“愿往生”也都是假的,是不能往生的。如果没有真实想往生的心,还是想呆在轮回里,那么一生的念佛、修行暂时都只能成为人天乘的资粮,而不是往生极乐净土的因。所以大家在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上一定不能糊涂,要看清自己的真实状况,然后尽最大的努力在培养信愿上用功,从而生起真正“愿往生”的心。当你心里真的有了这种求往生的意乐,所做的善法功德、念佛修行等才会成为真正的往生资粮。

  ---------

  [1]《佛说十善业道经》:“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2]《观经四帖疏》:“言回向发愿心者,过去及以今生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及随喜他一切凡圣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彼国,故名回向发愿心也。又回向发愿愿生者,必须决定真实心中回向愿作得生想。”

  [3]《观经四帖疏》:“一者至诚心,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何以故?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剎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

  [4]《观经四帖疏》:“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返回 往生之路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往生之路 第九讲
下一篇:往生之路 第七讲
 往生之路 第七讲
 往生之路 第十讲
 往生之路 第二讲
 往生之路 第九讲
 往生之路 第八讲
 往生之路 第六讲
 往生之路 第四讲
 往生之路 第三讲
 往生之路 第一讲
 往生之路 第五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自由发展不是真正的自由 “Free”Development Is Not True Freedom[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再来人来娑婆世界示现有隔阴之迷吗?[栏目:因果轮回·净空法师问答]
 广学多闻菩萨行[栏目:禅林衲子心]
 打落牙齿 和血而吞 The Blow Breaks Teeth; He Swallows Them ..[栏目:达摩祖师西来意 The Intention of Coming from the West]
 九届:学佛与思维观念的转变(静波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六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第十部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者 第四章 给孤独与他的朋友们[栏目:佛陀的圣弟子传]
 相应51经 萨罗经[栏目:相应部 48.根相应]
 60.我能为世间留下什么[栏目:星云法语·圆满人生]
 为什么说信心是一切功德的来源?[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