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参禅的人不念佛求生净土很危险啊
 
{返回 大安法师·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75

永明延寿大师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有禅就说明大彻大悟,无净土就是没有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种人十个人就有九个人要耽搁的。所以祖师们就谈到这一点,参禅的人不念佛求生净土很危险啊。

对净土宗而言,“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蕅益大师语)。“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就是菩提愿。由于观照到众生八苦交煎以及烦恼是苦难的原因,由此生起“厌离娑婆”之心。为了学无量法门,成就无上佛道而“欣求极乐”。可见净土宗“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完整地包含着通途教法的四弘誓愿。

习惯成自然后,谄曲、虚伪的心把我们自己也骗了,很多念佛人平时也努力念佛,自己也觉得是深信切愿求往生,但是在临终时却不想登上阿弥陀佛的大愿船,这时才知道自己对俗世还有很深的挂念。

从攀缘来看,你让凡夫众生马上做到无住、无相,那是很难的,他一定要攀缘一个相去执著的,所以净土法门就顺应众生的这个心,还是让他攀缘,只是把攀缘的对象转变了,原来攀缘的是五欲六尘,现在让他攀缘这句佛号,不让他截断攀缘,是让他转换一个攀缘的境缘、内容。

阿弥陀佛对我们的爱是生生世世的、是无量劫的。它不仅有恩爱,而且它有智慧有能力帮助我们解决一切问题。


{返回 大安法师·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至诚恳切
下一篇:戒律不是对人的约束,戒律是一种解脱
 菩提觉道的捷径
 我们自性本具的无量万德
 你自救都救不了,你怎么能救他人?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有一颗利人的心
 念佛如何一心不乱?
 戒定慧三无漏学
 一切生灭法都是无常的,一切有为法都不究竟
 为什么会不讲道德?
 我们为什么要劝进行者?
 信、愿、称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们拜祖先的牌位,如果他们已经去投胎、或到别的地方,这样拜有没有用?[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四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六集]
 华严札记(九)[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入菩萨行论》讲记(六十六)[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首楞严经》讲解第七讲[栏目:慧祥法师]
 前行讲记 第四十一讲 普贤上师言教-本性闲暇[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四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为什么因和果之间的差别如此巨大?[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由何而决知定死之义,及此中心要?[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大鸭游出大路,小鸭游出小路[栏目: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