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于法作妙药想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24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于法作妙药想

  【何者方能利益病人?如同用药即能利益般,所谓“法”,即是纠正不善心,若修持善法,则成一切烦恼之对治,是故于法,当以欢喜心而如理行持。】

  对于一个身患疾病的人而言,想要消除病痛必须用药。如同此理,要调伏内心,必须依靠妙法。所谓法,就是纠正自己不善的心念。从某种角度而言,修行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就是在发现与正法相违的一切行为和思想时,立即断除,并将其转变为善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善,这样才能令自心时时处于善念之中。

  修法是为了对治自己的内心,而调伏自己内心的一切疾病完全取决于如妙药般的妙法。但想要知道自己对治了多少烦恼该如何观察呢?比如西医可以通过检查各项指标来判断身体已经恢复到什么地步,中医可以通过把脉等手段观察身体是否在康复,但自己烦恼对治得如何,该如何观察呢?有些人认为这一段时间自我感觉挺好,因此自己的修法可能还不错。但要记住,感觉并不代表什么,想要知道自己烦恼有多么减少,就应该反观自己的信心、慈悲心和出离心有多么增上,这才是判断见解是否增上的标准。《功德藏》之中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功德并不在于平常所从事的善行看上去有多大,而在于自己贪嗔痴烦恼减少了多少。如果烦恼没有减少,即便你从事的善法有多大,对于解脱而言,恐怕也没有什么意义。

  梁武帝是一位人尽皆知的大居士,他从事的善法看上去非常广大,不仅建寺庙,还尽力供养僧众、抄写经文等等,但他请问达摩祖师自己有多少功德的时候,达摩祖师却说无功德。因为行持的一切善法若没有对治自己的烦恼,都不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善因。当然,达摩祖师所谓的无功德是从解脱的立场之中而言,从世间的立场之中,行持广大善行当然可以称之为功德。善的适用范围很广,不论你的发心如何,只要你从事了某个善法,从世间角度而言,我都会赞叹你,但出世间的善并非在于形式之上,而在于发心之中。一旦发心是恶,即便你所做的善看上去有多大,都只能叫做非法。

  我在汉地时,经常有一些具有一定名声地位的人对我说,他做过多少件善法,当然初次见面,出于礼貌的原因,我还是会赞叹他做得很好,但站在佛法解脱的立场之上,他们所从事的这些善法是真正的善吗?不一定,要观待他的发心而定。如果他做这些善法的目的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更高的声誉,站在佛法的立场上,这都不能称之为善。所以,无论以后做什么事,都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比如你出门看见一个乞丐,当你要把手中的一点钱布施给他的时候,就要先反观一下自己的发心。如果你想的是以此布施功德博得今后更多的利润和福报,即便别人看见你在行持善法,认为你的慈悲心非常广大,但是站在佛教的角度,已经没有丝毫之功德,因为你的发心已经是恶念发心,所行善法已经成为轮回之因。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华智仁波切也说过:“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从这两个教证当中就能知道,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才是佛法。而对调伏内心的善法是否能生欢喜心,则完全取决于你对法的理解之上。当然,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份欢喜来源于宿世的因缘,若前世没有修善之因,今生可能很难生起这样的喜悦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前世有这样的因,今生又有对法理解通达的缘,相信以后无论从事什么善法,内心都在喜悦之中。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九)如何理解修学不能执著觉受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一)于善知识作名医想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一)闻法六垢之不希求正法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禅定与菩提心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四)调伏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三)进入佛门修行佛法的功德
 圣者言教 第三课(八)调伏烦恼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快乐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二)万法摄为调心之上
 圣者言教 第五课(二)依止导师是成办解脱的前提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何谓世间八法
 圣者言教 第七课(十二)显密教法在烦恼转为道用上的差异
 圣者言教 第九课(一)将修行变成乐趣的前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觉悟之路》 第三十九章 阿罗汉[栏目:那烂陀长老]
 身份以外的你[栏目:感悟人生·学诚法师]
 略谈佛教生命观[栏目:智中法师]
 敬僧(慧深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释迦佛成道是成的菩提大道(2006年释迦佛成道纪念日开示)[栏目:傅味琴居士]
 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论 第九节•华严之四法界说[栏目: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三教一贯心性法门(下)佛教心性论[栏目:陈兵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