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七六、十训缘起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10

七六、十训缘起

  我常常这样想:“学佛,学佛。”究竟是学的什么?就是学佛的行为。佛的行为,是广度众生。然而要度众生,必定要有度众生的方法。广度众生的方法,一者身教,二者言教;身教要自己先断烦恼,言教要广学佛法。但是,烦恼要怎样断法?佛法要从何人而学?所以我发出十种感想:
  第一,要亲近明师。因为要广学佛法,不得不去拜访师长,然而所拜的师长,还要自己先明白各种佛理。假定拜了一个师长,他自己对于佛法都不明不白,那怎样能教导我们呢?所以要广学佛法,亲近明师是第一要义。
  第二,要依附良伴。不错,明师虽然有了,奸伴也是要紧,不然的话,遇到一班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朋友,对于行道也是有大大的妨碍。所以在亲近明师之后,继之要依附良伴,也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要精研三藏。试问要亲近明师和依附良伴做什么?并不是吃吃玩玩,空过了光阴;目的就是要研究佛法,求明师教授,遇到了有困难的地方,还要有良伴来互相讨论。所以上面这三条,叫做“法门无量誓愿学”,正所为此。
  第四,要严持禁戒。佛法所以称为佛法,并不是单为讲讲说说而已,是要身体力行,而重要的就是持戒。因为戒是无上菩提本,一切佛法都从戒法而生,所以称戒为基。
  第五,要常念圣号。本来修行法门,有无量无边,就是把它略而言之,也有八万四千。门门都可以入道,然而求其最简便,而功力又大,那是莫过于执持圣号。所谓念佛一声,福增无量。虽然一切佛菩萨的名号,都是万德洪名,但是在我们中国,大多数都是念阿弥陀佛。
  第六,要勤行礼拜。我们众生最大的毛病,就是懒惰和没有惭愧心。所以要补这两种缺点,能够常常礼佛,心中能发起惭愧心,对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那一定就会福德日增,业障消除。以上三条,叫做“烦恼无尽誓愿断”。
  第七,要念众生苦。学佛,学佛,就是学佛的慈悲;慈能与众生的乐,悲能拨众生的苦。因为众生有苦,所以我们才要学佛。
  第八,要发菩提心。众生有苦,也不是念念就算了事,要发心就要发成佛之心。为何发成佛的心?就是为的度众生,并不是自求快乐。我常常有这样一个连环的问答:“为什么要度众生呢?”“因为要成佛。”“为什么要成佛呢?”“因为要度众生。”可见学佛除了度众生和成佛以外,更无余事。
  第九,要济物利生。佛法固然是重在知,而行也是要紧的,并不是口里说说白话,就算了事。所以学佛的人,只要看见众生有苦的地方,我们能力做得到,就应当去做;能够这样,才合乎一个名符其实的佛教徒。以上三条,叫做“众生无边誓愿度”。
  第十,要志愿成佛。试问我们从发心亲近明师起,以至到济物利生止,究竟是为何事?是为求名利恭敬吗?不是。是为人天福报吗?不是。是为二乘自利吗?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也不是,那么,究竟为的是什么?说来说去,还是为的要度众生。因为度众生,所以不得不立志成佛,因此最后以志愿成佛为终结,也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
  当时我的感想是这样:至于“训”的话,那何敢当?这是因为我在缅甸仰光创办中国佛学会的时候,会员多属初机,所以当时写了十条挂在讲堂做他们学佛的标准。
  武昌佛学院智定法师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慈航十训略释》,登过在新嘉坡出版的《人间佛教》。现在台湾新竹地方法院检察处书记官唐湘清先生,他发心再把《十训》略述其义,连载于《觉群》、《觉生》月刊,使读者得知学佛真义,功德无量!不但使含隐之义多所发明,并且以生花之笔,引人入胜。兹印单行本,聊写缘起,希冀学佛同志,同以“四弘誓愿”为正鹄。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七七、临别赠——在星洲欢送会上讲
下一篇: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七五、跋七大问题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三○、《心经》的要义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八二、游菩提园记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七七、临别赠——在星洲欢送会上讲..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五、深信因果是学佛的根本..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三三、什么是观世音菩萨
 成唯识论讲话(卷一)
 慈航大师全集(一)相宗十讲 玖、因明入正理论讲话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七五、跋七大问题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二一、大乘佛教的教理行果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四四、重建大陆佛教的刍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一讲之一[栏目:界诠法师]
 家人 孝顺[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相应2经 达拉普达经[栏目:相应部 42.聚落主相应]
 以法为本科学管理和谐发展[栏目:圣赞法师]
 比丘尼传 3 宋 竹园寺慧濬尼[栏目:比丘尼传·白话文]
 佛陀的宗教体验[栏目:星云法师]
 请开示培养五十名弘法人才的条件[栏目:教育孝道·净空法师问答]
 梦参老和尚略谈不净观[栏目:梦参法师]
 正理滴点论广释(胜自在慧著 韩镜清译)[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