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六课 三十七道品 (三)
方伦居士 著
{返回 初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075

第三十六课 三十七道品 (三)

八圣道分,亦名八正道分,修之能转凡愚,成圣者,故称圣,远离偏邪,故称正,通乎涅槃,故称道。行者修以上六科之后,观法既成,善已生,恶已断,定慧已调,从此当修八圣道分,安隐而行,直趣佛所。

八圣道者:一、正见。慧眼分明,见理正确,故称正见。得正见,则于世出世法,无有颠倒,远离唯神 (1),唯物 (2),等谬见,于四谛之理,历历分明,常离二边 (3),而行中道,使其余各圣道分,皆得成办,故列于八圣道之首,而为修行要素。二、正语,远离口四过 (4),大妄语 (5),戏论 (6),及诽谤正法等,故称正语,得正语。则口业自净。三、正思维。凡有所思,皆无邪曲,故称正思维,得正思维,则意业自净。四、正业。梵行清净,不染三毒 (7),故称正业。得正业,则身业自净。五、正命。命指赖以活命的生计,比丘当以乞食宏法为正命,居士当以正当职业为正命,因维持寿命于合理的生活之中,故称正命。行正命,则因果皆安乐,故比丘当远离四邪命 (8),又佛门四众,皆当远离五种邪命 (9)。六、正精进。向出世之方,涅槃之道,努力前进,故称正精进,得正精进,则不从事于徒苦心身的苦行,或世俗迷信,及外道不究竟法。七、正念。惟念真如实相,或佛功德相好,佛国庄严,故称正念,得正念,则与菩提相应,心无动失。八、正定。远离不定,邪定,及有漏禅 (10),故称正定,得正定,则能正住于理,决定不移。

行者住无漏智,则法眼清净,所修皆得其正,如是努力不已,自能使无明渐薄,烦恼渐轻,终于亲证清净寂灭的境界矣。

三十七道品,为修行的最重要条件,过去诸佛,当初学道时,皆顺此而成正觉。后世学人,若欲自拔于凡夫之列,直入圣贤堂奥,则除却遵守成规,奋勇前进外,实无他途可循。


【注释】

(1) 外教称上帝为神,谓一切皆由神所主宰。
(2)唯物论为哲学上本体论之一派,与唯心论相反对,谓宇宙本体,惟是牲质,精神之现象,亦不外物质的作用。

(3) 见有二种:固执人死后为断灭,没有后世,名为断见或无见。固执人之身心,皆永远常住,人死还为人,无有间断,名为常见或有见。此断常或有无二见,常处于两极端,亦即常处于二边,不合中道,故称为边见。
(4)十恶业中,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名为口四过。
(5) 言不城实,欺骗他人,名妄语。于圣道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或言我受天龙鬼神的供养等语,以诳愚人,取利养,皆名大妄语,其罪最重,死后当入大地狱。
(6)含游戏性, 而不合实际之言论,名为戏论。
(7) 贪、嗔、疑、为一切烦恼的根本,称为三毒。
(8) 比丘不乞食,亦不弘法,但作不如法的事,以维持生命者,名为邪命。此有四种,名四邪命:一、种植田园,和合汤药, 名下口食。二、仰观星宿,推测盈虚,名仰口食。三、谄媚豪贵,游说四方,名方口食。四、以咒术呼召鬼神,以及以卜卦、算命、看相为业者:名维口食。
(9) 五种邪命者:一、诈现异相,博取信仰,如辟谷、得道、神通等事。二、自说功德学问。三、占相吉凶。四、高声现威,大言壮语。五、说所得供养之多,以动人心。此五种目的,皆为取利活命,故名五邪命,见智度论十九。
(10)不依四真谛等,但依厌下地欣上恃之六行观而修之禅定,名有漏禅,即四梵行,四禅,四无色定是。


【习题】

(一) 圣道和正道,作何解释?
(二) 八圣道,是那八项?
(三) 解释:唯物、二边、大妄语、的意义。
(四) 把正见列于八圣道之首,是何理由?
(五) 何谓正命?四邪命和五邪命是甚么?

 


{返回 初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初级佛学教本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
下一篇: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五课 三十七道品 (二)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一课 六波罗蜜 (一)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六课 三十七道品 (三)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三、十四、十五课 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五课 三十七道品 (二)
 初级佛学教本 第廿二、廿三、廿四课 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二课 六波罗蜜 (二)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 二十八课 饮酒的过失 第二十九课 大千世界
 初级佛学教本 第六课 佛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有傲慢心不会明心见性[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准提咒利益鬼道众生[栏目:准提菩萨感应篇·心行]
 惟审[栏目:僧诗句集]
 吠陀奥义书对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影响[栏目:姚卫群教授]
 最初的根本佛法 第二篇 四圣谛[栏目:最初的根本佛法]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8[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落水喻:三界苦海当中的有漏善法不能让我们解脱[栏目:净宗譬喻·净宗法师开示集]
 人间佛教禅法及其当代实践──印顺导师禅学思想研究(论文研讨会发言纪录)[栏目:性广法师]
 漫说《中阿含》(卷十六)~B 挑麻之喻[栏目:界定法师]
 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月是故乡明––上妙下莲老和尚佛学讲座剪影[栏目:妙莲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