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三二、拜佛的意义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99

  三二、拜佛的意义

  平常所谓佛,乃是印度话“佛陀”二字的简称,意义是“觉者”。在人类能得到最高觉悟的,就是佛。佛是人类最高的模范,祂能指示我们如何做人,如何进步到超人的地位,乃至于最高的觉悟,所谓成佛。因此,信佛不但不是迷信,而且还是澈底的破除迷信者。一般拜佛的人,往往把佛、菩萨、和神,错认为三位一体,甚至把泥塑木雕的或笔画的人鬼神像等等,都统统叫他们做菩萨,这实在是大错而特错的了!菩萨也是印度话“菩提萨埵”四字的简称,意义是“觉有情”。“菩提”二字是“觉”义,“萨埵”二字是“有情”义,连起来就是上求佛觉,下化有情;以自己所得之觉,转而再觉其他有情的意义。不过菩萨的觉,是没有像佛那样的圆满究竟的。佛的觉好像是十五夜的月亮,菩萨的觉则好像是月初的月亮一样,功德不同,工夫不同,分位不同。至于神,是世间上讲忠孝节义的人,死后被人家崇敬为一种立祠(P400)庙以资纪念的对象。有些拜佛的人,求菩萨保护他升官发财,求菩萨保护他多子多孙,求菩萨保护他百病消除,甚至求菩萨保护他中爱国奖券。这样讲起来,真是有点笑话!岂不是要菩萨也同各人一样的去犯贪污偷盗等罪吗?因此,我们要明白佛教本不是迷信,而拜佛拜菩萨的人,却成了迷信。或者可以这样说:“拜佛拜菩萨的保护人,并不是在佛像而是在佛经。”若诵经、读经、讲经、写经、印经等,都真正可以得到佛菩萨的保护的。说个比喻,就等于父母教他的儿女说:“你们在家或在外,都不得和人家去打架。”这母亲的教诲,就等于佛说的经。儿女能听从父母的教诲,自然不会去犯法;并不是拜了母亲的像,就不会去犯法的。凡夫在三界都是小孩子,听了佛经,就等于儿女听了父母的教诲一样。佛教的范围很广,最低的限度,要做到下面的十条:
  (1)不乱杀
  (2)不偷盗
  (3)不邪淫
  (图缺)(P401)
  (4)不妄言
  (5)不绮语
  (6)不两舌
  (7)不恶口
  (图缺)
  (8)不贪
  (9)不瞋
  (10)不痴
  至于拜佛,是属于一种礼节,好像我们纪念 国父的功勋,向遗像行三鞠躬礼一样。如果你一鞠躬就希望 国父能保护你发财,二鞠躬就希望 国父能保护你升官,三鞠躬就希望 国父能保护你康乐,那就早已失去了纪念的意义了。佛是三千大千世界的教主,由印度、锡兰、缅甸、中国、日本,一直传到欧美,遍布全世界。我们向佛行礼,就等于向 国父行礼一样,不是迷信。此外如烧香、点灯、供花等,其意义也与拜佛相同。信仰一份佛的教理,就有一份拜佛的礼节。佛是我们的模范师,我们对于模范师的恭敬,是理所当然的。
  佛教指出这入世的原理,是“互助”,不是如达尔文、马克斯等提倡竞争或斗争。现代科学进步,便利于我们的地方,自然是很多;但以科学的方法去制造那些杀人的利器,对人类反是有害的。佛教却不然,并可补此科学之不足。譬如你学佛,我也学佛,人人学佛,人人互助生存,岂不自然就不要制造那些杀人的利器了。人人把杀、盗、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瞋、痴的十恶都革除了,来效法佛的互助、博爱、平等的精神,自然是可以得到身心的自在、人民的康乐、世界的和平。所以唯有这样,那才是我们拜佛的意义。(慈引记)


 


{返回 慈航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三三、什么是观世音菩萨
下一篇: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三一、因果的研究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八、我的生活观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三五、儒教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二、唯识学的几个问题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三、为什么不结婚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六五、做人先要立志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四三、谈仁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四二、谈信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六六、无言说教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三二、念佛会饿死吗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四、为甚么要吃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 二、第一关“四大假合”[栏目:印广法师]
 法句经 21 世俗品[栏目:法句经·白话文]
 第九课[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一品 观境]
 佛家逻辑通论 第六章 陈那三支作法的推理性质[栏目:郑伟宏教授]
 佛法治病的真理 6 修慈爱来医好受嗔恨伤害的心[栏目:法增法师]
 第三次闭关出关开示[栏目:能弘法师]
 因果与因缘 二、三世因果业感缘起[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学佛入门]
 前行备忘录 总说要义[栏目:前行备忘录]
 不放弃五欲能不能学佛?[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八十七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