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发愿
 
{返回 明法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97

发愿

明法比丘

  善愿可导至今生.来世的善向、善果,发善愿时,内心即刻有和平、温馨之感;发恶愿可导至今生.来世的恶向、恶果,而未伤害人.物时,已即刻伤害自己。

  《中部》第六经《愿经》,佛陀说比丘祈愿“为同行者所爱、所敬重”“得衣.食.床.药”“施衣.食.床.药者得大果报”…乃至祈愿克服恐惧、得禅、断结、得神通、解脱,都应守戒、修禅定、修观禅,才能满愿。比丘(或在家众)在正当的基础上,无不可祈求世俗的名声、资具等,但须知善果乃是自己种因之报,而非他力所致。

  佛经中也有为一切众生祈求的善愿,特别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如《慈经》说:“无论众生是强的、弱的、长的、粗的、中的、短的、小的、大的、可见的、不可见的、远的、近的、已生的、未生的一切众生,愿他们吉祥平安!…”修慈心观,甚至是佛教徒每日要祈愿念诵的经文。不管是为自己祈求或为他人祈求,却含有无明的成份的“后有爱”,将引生未来的果报。但是对于善愿,佛陀并不反对,甚至鼓励。

  佛陀为凡夫时,因发愿行菩萨道及有强大的意欲行持,才致使成佛。传说佛陀出家时发四种愿,即:愿济众生困厄,愿除众生惑障,愿断众生邪见,愿度众生苦轮(《普曜经》卷四)。佛陀所开示的“四神足”就有欲神足。愿或欲,肯定可引发修行的动力,但容易夹带杂染的贪求,需要以舍心(平等心)来净化它,以免引生苦难。

(《嘉义新雨杂志》第34期)


{返回 明法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蕴护经(明法比丘译)
下一篇:恭敬法
 停止报复
 思惟死亡
 四念处的实修与利益
 五戒戒相
 说法
 以「法」为见面礼
 慈愿
 《吉祥经》三十八种吉祥事
 以89心检视日常行为及果报
 身苦与心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一讲)[栏目:因果原理]
 恶趣的痛苦离我们并不遥远[栏目:达真堪布]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八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六集]
 大圆满 第一章 个体:身、语、意 (南开诺布仁波切)[栏目:其它善知识]
 天天修财布施,财源滚滚而来[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第六章 禅门的法器 (香板、竹箆等警策法具)[栏目:佛教的法器]
 我的儿子是公司的领导,经常外出应酬,要喝酒、吃海鲜。请问我应如何为他弥补罪业?[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二 (2)[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学会感恩[栏目:净慧禅语]
 正确的修行 森林寺院内观法 9-4-3 二、省察[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