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什么是道
 
{返回 修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37

什么是道

萨遮尼犍是婆罗门长老,有五百个弟子。此人平日自恃甚高,看不起天下人,经常以铁叶护住胸腹,有人问他为什么用铁叶包着肚子,他说:「我怕我的聪明才智会流失掉。」

有一天,他听说佛陀在各地教化,受到大家的护持、尊敬,心中不免生起妒意,因此带着弟子直达祇园精舍,故意向佛陀问难:「佛陀!请问什么叫做『道』?什么叫做『智』?什么叫『长老』?什么叫『端正』?什么叫『沙门』?什么叫『比丘』?什么叫『仁明』?什么叫『有道』?什么叫『奉戒』?如果你能一一回答出来,我就愿意做你的弟子。」

佛陀明知萨遮尼犍是不怀好意而来,仍然慈和的一一答复他:

「一、平时勤奋好学,为人正直,身心清净,满怀出世的最高智慧,这就称之为佛『道』。

二、所谓智者,不逞口舌辩才,而能无恐无惧,心胸坦荡,择善固执,这就是『智』。

三、所谓长老,不以年高称老,若能怀抱真理,仁慈爱物,明智通达,心如明镜,此人可称为『长老』。

四、所谓端正,并非貌美如花就是端正,如果能弃恶断贪,明慧无瞋,此人可称得上『端正』。

五、所谓沙门,不在剃除须发,若能行善止恶,息心断欲,发心弘道,始可称为『沙门』。

六、所谓比丘,并非托钵乞食即名比丘;若能舍恶勤修净行,明慧破诸恶,始可称为『比丘』。

七、所谓仁明,空口吹嘘,用心不诚的人不可称为仁明,只是虚有其表而已。如果心地清净,恬淡无欲,乐求寂静,是名『仁明』。

八、所谓有道,并非救一物就是行道,如果能普济天下众生,怨亲平等,是谓『有道』。

九、所谓奉戒,不在多言;如果所学不多,却能依法实践,终身守道不渝,便是『奉戒』。」

萨遮尼犍和他的五百弟子听完佛陀开示后,慢心顿息,随即遵照诺言,虔诚的礼拜佛陀为师。

从佛陀的回答,可以明白修行除了戒相的遵守不犯之外,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实实在在的奉行实践。

 


{返回 修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摄服狂象
下一篇:呵斥神通
 以法庄严
 呵斥神通
 鼓喻
 修行五法
 摄服狂象
 五种欢喜处
 修行如弹琴
 香和臭
 养身与养心
 扫心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告别高原[栏目:盛噶仁波切自传]
 瑜伽师地论 本地分 有心无心二地第八第九[栏目: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信仰的功德[栏目:仁焕法师]
 法华经讲演录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栏目:太虚法师]
 《正理经》简读之九[栏目:刚晓法师]
 生活中,当我们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时,是通过各种途径极力争取还是多思考业果法则做保守退让呢?[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大慧宗杲禅师的居士教育(潘桂明)[栏目:佛教与教育]
 阿弥陀经讲记 十五[栏目:隆莲法师]
 信心基础[栏目: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A 642经:叙述三无漏根。此三无漏根分别为未知当知根、知根与具知根(无..[栏目:界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