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7.过患随观智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22

7.过患随观智

第六阶智证得时(怖畏),就会导致此智。此智将身心视为危险、威胁之源。从第一阶智到此智,每一阶智都引发至下一阶智的生起,而每一阶智的感受都逐渐增强。修行者认知身心是过患的,而觉得如果没有身心是最好的。

此智体会到身心的五种过患:

1)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注1)的身心都好像是困在火坑一样。

(注1:欲界(此世界加上他方有感官享乐的世界),色界(有形体的世界) ,无色界(没有形体存在的世界))

2)体会到任何形式的有(生命)好像被十一把火困住一样: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火。(见1.4.4.2节第一圣谛的十一种苦)修行者感觉身心是过患的、危害的;是苦的根源。

3)体会到无明是身心的因,而且因无明而有生老病死,所以无明是过患的。

4)体会到身心每一刻都在衰变和崩坏,而因此是过患的。

5)体会到再继续生死轮回是过患的、危害的——因为任何形式的有(生命)的身心都是苦的根源,只会再引发苦果。

体会到五种过患的同时,也会生起五种功德:

1)不再出生是快乐的,一个没有身心之处是最安稳的。

2)如果不再出生于任何「有」是最快乐的,而这即是通往涅槃之道。

3)如果断除了造成身心的因,就可以不再受苦的束缚。

4)没有身心在任何「有」中衰变,会是一个寂静安稳之处。

5)不在轮回中出生是有益的,而且是快乐的泉源。

在此智中,修行者体会到身心或五蕴是实相(非男、非女),但这种实相却是一种过患。此智也有很强的智慧可以防止贪爱在心中产生颠倒妄想。此智是贪爱之敌,而使贪爱难以产生作用,因为五蕴被视为过患、危险而没有乐趣可言,所以贪爱无法在感受中暂留。

在此智中,修行者不再将正念视为好的,而视之为具足三法印(无常、苦、无我)的法——但正念仍然发挥作用。甚至对于智慧也是如此看待——无喜欢或不喜欢。这是因为没有爱或见(邪见)让修行者对正念和智慧产生贪爱。

即将成就涅槃的心,必须修到对贪爱产生敌对的感觉,然后心才可以脱离轮回而达到涅槃之道。

换句话说,如果修行者还妄执身心为常、乐、我、净的话,那么心就无法脱离轮回,通达涅槃而灭苦。心必须体会到苦,而体会苦的智慧将引导修行者成就涅槃。涅槃不能由禅定证得,因为禅定会产生乐颠倒想(妄执五蕴是快乐的),而不能体会身心是过患的真相。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8.厌离随观智
下一篇: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6.怖畏现起智
 第一篇 理论 1.3.2 四正勤
 第二篇 实修 2.2.5 适应初学者的简化的修法
 第一篇 理论 1.3.1.3 如理作意和觉察
 第一篇 理论 1.4.3 此修法为何符合四圣谛
 附录A 与学生的会谈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5.坏随观智
 第二篇 实修 2.2.4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修法对或错
 第一篇 理论 1.4.7 道谛(第四圣谛)
 关于阿姜念与布堪甲那南禅修中心简介
 第一篇 理论 1.4 四圣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一二○三)[栏目:杂阿含经]
 觉音尊者[栏目:[南传佛教]人文历史传记]
 一种平怀 泯然自尽[栏目:禅林衲子心]
 梁智者惠约法师[栏目:菩萨应化篇]
 去世的人还能回到自己的家,怎么还会出来,我一直想不通?[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可以给许多佛友的冤亲债主回向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63.莲池大师和蜈蚣 Lotus Pond And The Centipede[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八 1 财布施[栏目:宽见法师]
 一沙一世界[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