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第一篇 理论 1.4.5 集谛(第二圣谛)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29

1.4.5集谛(第二圣谛)

第二圣谛是苦因圣谛(集谛)——而苦因即是渴爱或贪爱。有三种贪爱:

1)欲爱。(感官上的贪爱)是五根对五尘(色、声、香、味、触)而生的欲求,如果不对五尘受乐就不会产生欲爱,例如,如果你能善护诸根的时候就不会产生欲爱。欲爱在证得阿那含道(不还果)的时候才完全断除。

2)色爱。(对生存的贪爱)「Bhava」字面上的意思是「有」(成为)的意思,是指在轮回中重复不断地出生。共有三十一种「有」或生存的状态,从地狱的有情到最高天界的众生。色爱(求生欲)使人贪生怕死,即使是得了绝症、重伤或残障者,也不例外。色爱在阿罗汉道时才完全断除。

3)无色爱(因断灭见而生的贪爱)。这是「断灭见者」妄执人只活一生并且死后就一无所有的邪见。因为人只活一生,所以断灭见者都希望活着的时候能够尽情享乐。入流果的道剎那就灭除了无色爱。

每个人都有欲爱,但是有了欲爱就会有色爱或无色爱,因为他们不是爱求生存就是因断灭见而起爱求。

以上三种贪爱都会导致一种新的生命形式(有)的出生。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篇 理论 1.4.6 灭谛(第三圣谛)
下一篇:第一篇 理论 1.4.4.3六根中的苦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6.怖畏现起智
 第一篇 理论 1.3.3 四神足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名色分别智
 第一篇 理论 1.4.3 此修法为何符合四圣谛
 附录B 一个典型状态的识的例子(心王-心所)
 第一篇 理论 1.3.7 八正道
 第二篇 实修 2.3.6 妄想
 第二篇 实修 2.2.3.1 为什么用自然的修法?
 身念处禅观修法 简介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6.思惟反射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真禅法师——当代佛教制度建设以玉佛寺为中心[栏目:温金玉教授]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57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度世人菩萨善化现[栏目:传喜法师]
 感受(Vedana)在内观的重要性[栏目:印度内观研究所]
 为什么从佛经上看,佛陀在世的时候,有很多人成就小乘的四果,而不是大乘的菩萨果位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