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第一篇 理论 1.4.4 苦谛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26

1.4.4苦谛

只要我们(身心)存在着,就一直要受苦,这即苦谛,而苦谛是无法对治的。(只有苦苦和行苦可以对治),身心是随时随地受苦的。

苦谛有两种基本形式:

1)因烦恼而有苦,或称心苦。

2)因肉体而有苦,或称身苦。

第一种苦,可以在今生此地,由修毘婆奢那一直到证阿罗汉果而断除的苦。第二种苦,肉体的苦是今生无法避免的苦。如果阿罗汉活着时,他还是有肉体上的苦。因为肉体是「果」——是投胎出生有身心(由集而成)就要受苦的必然结果。

身心本身是轮回出生的结果,以无明、贪爱为因。唯有断除无明贪爱才能不再出生(达到圆满涅槃),才能避免五蕴身。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篇 理论 1.4.4.1苦的四种形式
下一篇:第一篇 理论 1.4.3 此修法为何符合四圣谛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6.怖畏现起智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4.道智(智见清净)
 第一篇 理论 1.4.5 集谛(第二圣谛)
 第一篇 理论 1.5.2.1 剎那定(瞬间定)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3.种姓智(行道智见清净)
 第二篇 实修 2.2 实修
 第二篇 实修 2.2.2 意见
 关于阿姜念与布堪甲那南禅修中心简介
 第一篇 理论 1.5.1 三种修行的智慧(不同于世间的智慧)
 第一篇 理论 1.7 精进-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和觉察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安住当下,是否意味着对将来没有规划?[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佛教学 第十章 中国佛教学研究[栏目:李富华教授]
 24%的美国人相信佛教生死轮回[栏目:佛教视野与观察]
 一般来说,菩提心分为哪两类?[栏目: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