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净信
慧净法师
{返回 慧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325

净信
 

「信」,对学佛者来讲是很重要的。

《华严经》有一首偈说: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这两句话是释迦牟尼佛赞叹「信」的功德。

「信为道源」,就是入道的根源;信为「功德母」,也就是说信能出生功德;「长养一切诸善根」,所有善法必须靠信来长养。意思是说,一切的功德跟善法,都是由信所生,由信所长,也由信所滋养的。

一开始皈依佛门,信佛、学佛也好,或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累积六度万行,积聚福慧,都需要有「信」。所以信是从最初入门,到最后成就菩提的一种成始成终的要件。

佛门所讲的信,跟世俗所谓「五常」不同。「仁义礼智信」的信,是一种信用、信实,「有约必践,信守不二」,这是一般的信。佛法的信却不只如此。

《唯识论》对佛法的信,有很简洁扼要的说明:

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

「于实德能」,就是说,对于「真实的,功德的,功能的」,「深忍乐欲」,深忍就是深深地肯定,也就是「深信」的意思,「乐欲」就是喜好。对于真实的,有功德的,能够离苦得乐的功能的,深深地相信、喜好,而且进一步去追求。

在这个世间,什么是真实的、有功德的,什么是能够离苦得乐的呢?

释迦牟尼佛说法,一开始就说「四圣谛」──苦、集、灭、道,这是世间的真理,是真实的。

「苦」就是六道轮回,就是果报,这种苦的果报,有一个原因,叫做「苦集」。也就是说,由于贪瞋痴所聚集,才会形成苦的果报。要达到离苦得乐的「涅槃」(灭)境界,必须修「八正道」(道)。

所以,「苦集灭道」是真理,要相信;它能够出生离苦得乐的功德,要相信;它有离苦得乐的功能存在,要相信。

佛法所讲的「信」,是信「四谛」,「十二因缘」,是信「六度万行」,依此而行,能够让我们超越轮回,离苦得乐,甚至证得菩提,成就佛道。所以说,「于实德能,深忍乐欲。」

「心净为性」,它有一个本质,就是「心净」。也就是心向着解脱的方面去喜好盼望,而修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八正道;不是为了五欲,也不是希望下辈子得受人天果报。如果这样,这种信就有污染了;同时,这种信心纯净「不杂疑念」,所以叫「心净为性」。

因此,这个信,是佛法所讲的信,也叫「净信」──清净的信心。他所信的内容,就是真实的,有功德的,能够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能够成就菩提的。这是佛教一般对信的定义。

我们净土法门对信的定义是什么呢?是「信弥陀」,也就是说──「世间虚假,唯佛是真。」因为只有弥陀的万行、万德,才能让我们离开娑婆,往生净土成佛。所以,弥陀的本身,是「实」,是真实,弥陀的本身是「德」,弥陀的本身是「能」。

以苦集灭道来讲,我们之所以轮回六道,是因为无明,有贪瞋痴烦恼。要到达灭(涅槃)的境界,就要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无为的涅槃境界,因此,唯有「专称弥陀佛名」。因为这六字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八道船」(道)。

龙树菩萨在〈易行品〉里面,解释「易行道」的时候,是以阿弥陀佛这个法门,做为易行道的本体。

其中龙树菩萨谈到:

乘彼八道船,能度难度海。

就是说,我们依靠阿弥陀佛这六字名号的八道之船,就能够度脱难度脱的六道生死苦海。

所以,我们在这里所讲的「净信」,就是信受弥陀,唯有弥陀是真实的;信受弥陀,唯有弥陀六字洪名,真的是万德万行的结晶;信受弥陀,称念弥陀,就能够往生涅槃的境界,于此信而不疑,叫做「净信」。

──摘自〈第十八愿之义〉第四课(2005.4.17)


{返回 慧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念弥陀更念谁
下一篇:教念弥陀专复专
 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二讲 在生活中落实佛法..
 戚继光诵《金刚经》超度部属的故事
 一切众生 皆有佛性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念佛之殊胜利益
 念佛了,为啥还烦恼呢?
 月丽中天 影现万水
 苦海众生
 弥陀名号
 《大经》第十七、十八愿成就文及流通文略解
 佛陀「四门游观」的故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编序[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华严文选(成一法师)[栏目:华严文集]
 慧思传承的是振奋人心的民族精神(宇恒伟)[栏目:慧思大师思想研究]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九)[栏目:菩萨本行经白话]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栏目:胡维铨居士]
 修行从正知见、正思维开始[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六)无为性用 7.性用无缚[栏目:善祥法师]
 佛学常见辞汇 十画~十二画[栏目:陈义孝居士]
 信马由缰[栏目:禅是一枝花]
 佛教的生态智慧与可持续发展[栏目:宗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