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中观无自性之研究(黄国达)
 
{返回 中观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59
中观"无自性"之研究

  无自性是事物的真实状态,犹如行云流水般的畅通,
  形相不断地转换,鲜活而丰富,不是任何东西可以局限的;
  可是当自性见生起时,犹如水结成冰,
  一块一块地相互碰撞、不相融合。
  黄国达            

  中 观对于诸法实相的探讨,乃综合了般若经与阿含经的空义,阐发缘起性空的中道正见。如中论所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中观即是不落偏执的、对立的思考和认知模式,直观事物的真实状态。空即是无自性,其中对于自性见的破除,更是不遗余力。而无自性空,在般若经常以空、无相、不可得、无所住、缘合等不同的方式来描述;在阿含经中则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离、断等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而中观则以缘起观来把握。
  「缘起」是什幺?「缘起」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一切法因缘和合即生,因缘离散即灭,「因」指主要因素,「缘」指其它众多因素,没有一法可以例外。我们每一剎那所见闻觉知的现象都是缘起,大至宇宙、星辰、山河大地,小至人体的细胞、分子、原子、量子都是缘起,远至他方世界、天堂地狱,近而邻里居室、身心活动,无一不是缘起的展现。
  如何分析缘起?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因果关联的分析:例如一个公司由集资创立、招募员工、购置设备、经营业务而成为信誉卓著的公司,可以分析它有今日成果的主因和助缘。二、相待(相对)关系的分析:没有大就没有小,没有光明就没有黑暗,没有烦恼就没有觉悟,没有评量就没有分数。当因缘条件改变则事物随之改变,如前述的例子,若公司经营不善,则形象破坏;评量标准提高,分数就会降低;觉悟事情的真相,烦恼就会减少。若不能透过智能看到因缘条件,而只是以合理化的心态看待事物,则不容易看到真相。而一般人由于预存许多见解,以致没有办法真正的看到事物全然的风貌。
  那幺「自性见」又是什幺?「自性」指自己成立、自己存在有实在性,固定化、单一化的性质,不从缘起。「自性见」就是觉得虽然有些事物是缘起,而有些事物是有自性的。对事物有实在感、固定感、单一感。各式各样的预设观点、主观认定,也都是自性见的表现。而无自性就是没有丝亳的「自性」可得。一切法从缘起,所以无自性,既然无自性,就只有依缘而生灭,没有任何非缘起的存在。破除自性实有的执着,对事物即不再有主观的投射和对立的偏执,而能见到事物真实的呈现。
  无自性是事物的真实状态,犹如行云流水般的畅通,形相不断地转换,鲜活而丰富,不是任何东西可以局限的;可是当自性见生起时,犹如水结成冰,一块一块地相互碰撞、不相融合。
  自性见的生起并不会改变事物的「无自性」的基本性质,自性见只会使我们的心扭曲、蒙蔽,以为事物如自己所以为的那样,是个别存在、孤立、单一而有实体的。这种错误的认知使人不自觉地认定有一个实在的自我要维护,有实在的东西可以让人快乐或痛苦,所以也就有实在的拥有或失去;而这种错误的认知正是使人陷入烦恼的根本原因。当一个人智能开启,明了无自性,破除自性见,则能明了缘生缘灭的真相,不再去执取那些无法捕捉的幻象,放下即是自在,行所当行,受所当受。心灵即呈现明觉、柔软、开放、宁静、喜悦的品质。
  一个人如果对于金钱有自性见,就会以为金钱是实在的,有了它才会快乐,没有它就一定很痛苦!常常不自觉地积聚财富,看到银行存款数字愈来愈多,想了就陶醉;若是金钱损失或收入减少,或即将失业,就惶惶不可终日。
  依缘起的智能,观照到金钱的无自性,明白金钱只是一套世间法的交换机制,可以将每个人的劳力、脑力、资源、物品透过彼此认可的方式换成金钱,当需要时再由这些金钱换成自己想要的劳力、脑力、资源、物品。所以这整个过程就是缘起。
  由此可知金钱是流动的、缘生缘灭的,有来也有去,重要的是透过什幺因缘得到,用在什幺因缘上,如果正当(正命)所得,用在家庭日用、储备或保险、布施供养、经营事业,那是不致于生烦恼的。因为有智能,知道金钱的无自性空,所以不会被金钱绑住,成为金钱的奴隶;量入为出,生活简单,朴实无华,自然不需强求高所得;或收入比别人少而自卑。因为高所得和低所得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而金钱只是流通系统的中介而已,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价值,有此认知,就可以接纳当下的因缘。积聚而不知运用,等于没有用,妥善运用金钱,才能够发挥金钱的价值。对于金钱的正确认知就是智能,有智能就可以消除烦恼,而布施、供养,更能增长福报,因果循环,果报(回馈)就是金钱不虞匮乏。
  其次,如果对于爱情生起自性见,也会以为爱情是实在的,有了它才会快乐,没有它就一定很痛苦、终生遗憾!因此,年轻人憧憬爱情的浪漫,一旦失恋,就万念俱灰!其实,爱情也是缘起无自性的,人们心中总有一幅理想对象的图像,当与对方接触时,她(他)的面貌、动作、笑容、言谈刚好符合这幅图像,于是立即来电(心动)了,爱情降临了!可见爱情也是因缘所生法。
  同时,爱情也是相对的,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那是主观的投射,没有绝对性。既然如此,一旦因缘改变,如心境、想法改变,或习以为常,失去新鲜感,不再相互吸引,感情就要变质了!这时就得受苦了!有智能的人观照爱情的缘起无自性,爱情的发生是大自然的驱策力,由于荷尔蒙的分泌和内心的想象而生起,当这些因素消褪,爱情随之消褪!爱情只是一种感受和互动关系,如果把它当成一样东西来追求,那就没有看到真相。爱情没有实在性、固定性,也无法由整体的生命中分割、孤立出来,只是双方人格与经验所产生的子投影、幻相罢了!有什幺可以执取而放不开、舍不掉的呢!明白好感只是好感,当意见发生争执时,生活习惯有冲突时,就会觉得讨厌。无自性空,没有绝对性,这就是真相。
  没有执迷、没有幻想,回到真实的当下。以柔软心、珍惜心、关怀心,活在当下的互动中,没有烦恼,内心喜悦、自在,这就是中观智能的展现!

{返回 中观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观论颂讲记’导读(黄国达)
下一篇:中观般若的特色(黄国达)
 佛家的缘起终极观与龙树的中观(张祥龙)
 《中论》思想略析(戈国龙)
 从《中论·观因缘品》看本体无生论(梵慧)
 龙树《中论》的“涅槃”思想探析
 般若中观的心理效应和佛教的自我否定再生法(冯学成)
 对中观之点滴认识(仁慈)
 浅谈龙树中观思想(李巧艺)
 太虚大师的中观思想
 中观与三解脱门(杨云唐)
 《坛经》心性说对佛教中观思想方法的应用(曾传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传心法要讲记(8)[栏目:慧律法师]
 CHAPTER 7 The Fourth Noble Truth-Magga: The Path R..[栏目:The Buddha's Ancient Path]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68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低调是一把特别结实的保护伞[栏目:看开]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三五)[栏目:杂阿含经]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十三章 三法印[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韩国佛教与天台宗[栏目:陈星桥居士]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章 界相应 问答[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放下的幸福:圣严法师的47则情绪管理智慧 编者序[栏目:放下的幸福]
 了义炬·第三章 净业除障的金刚萨埵百字明 一、前言[栏目:塔汤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