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中观宗与唯识宗的主要差别
 
{返回 中观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8210

中观宗与唯识宗的主要差别

1)关于三性说之差别
  唯识说一切法皆具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主张遍计所执性本空,而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实有。
  中观不依三性之说,主张一切法皆空。

2)于三时判教说之差别
  唯识依《解深密经》等经、《瑜珈师地论》等论立三时教。1、佛初于鹿苑转四谛小乘*轮,说四《阿含》,说诸有法皆从缘生,以破外道。虽以缘生无我,破外道我执,但未说法空。2、佛依遍计所执性而说诸法无自性空,说《般若》诸经,但于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未说实有。3、佛就大乘正理,说遍计所执性空,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实有,说《解深密》等经。
  唯识认为此三时法教,第一时堕于有边,第二时堕于空边,皆非了义。而第三时说遍计所执性空,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实有,方为了义。
  中观依《般若》等经、《中论》等论立三时教。1、佛初于鹿苑明人我空,说心境俱有,以破外道执着。2、佛说法相大乘,以境空心有破小乘执着。而由于众生执着,不解空意,故以假名接引众生。3、佛说心境俱空,平等一味之法。

3)于种性说之差别
  唯识顺五种性说,依《楞伽》、《瑜珈》等说众生有五种种性:1、声闻种性。2、辟支佛种性。3、如来乘性。4、不定乘性。5、无性。唯识主张"无种性人,无种性故,虽复勤行精进,终不能得无上菩提。"
  中观不顺五种性说,依《涅槃经》等,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是有心,定当作佛。"

4)于一乘三乘说之差别
  唯识主张一乘是权教,三乘是实教。主张"一乘为方便","《深密》三时教中,初皆不成,次一向成,是若过若不及,皆非了义。第三时中,有性者成,无性不成,方为了义。"有性者成,无性不成,则成三乘教。
  中观主张三乘是权教,一乘是实教。依《法华经》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依《涅槃经》说"一切众生同有佛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脱。"依《入楞伽》说"二乘无实涅槃,但是三昧力故,后必当得无上菩提。"

5)阿赖耶识是否实有之差别
  唯识说阿赖耶识为实有,并说唯有阿赖耶识可以持种,保持业种到后世感果。
  中观说阿赖耶识并不实有,因阿赖耶识含藏染净种子,世世常变,不符实有的条件。至于持种问题,业种是因作业方有,所以业种并不实有,既业种本不实有,则持种的阿赖耶识也不必非实有不可。

6)是否有离识外境之差别
  唯识主张没有离识的外境,一切外境,皆是心识所变化的。
  中观主张有离识的外境,承认外境客观存在,只是外境都是依缘而起、与其他事物相互依存、并在不断变化着。


{返回 中观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观学的基本观点(刘嘉诚)
下一篇:《中观庄严论》评介(罗劲松)
 龙树菩萨生平行履及思想(佛智)
 中观与三解脱门(杨云唐)
 中观宗“不许自证分”的问题(法尊法师)
 中观学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中观因果论蠡测(悟实)
 浅谈诸法无自性
 辩中道、中庸与折中思想(涯舟)
 太虚大师的中观思想
 《中论》的基本思想
 中观宗关于“安立业果”问题(法尊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Story of the Hoe[栏目:A Collection of Buddhist Stories]
 普遍胜利 - 雨夜[栏目:普遍胜利·普巴扎西仁波切故事]
 慈悲施食手册(海涛法师选辑)[栏目:参考]
 大悲咒句解 83、跋陀耶[栏目:大悲咒句解]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下士道 念死无常[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圣者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勇列吉祥贤略传[栏目: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虚云和尚戒律思想与实践初探(何明栋)[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上师瑜伽(三)[栏目: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时时以菩提心摄持而发愿[栏目:阿松活佛·利乐心语]
 聪明的争议[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