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嘱累品第十四
 
{返回 南怀瑾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19

嘱累品第十四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佛对弥勒菩萨的交代

两种菩萨

弥勒菩萨的承诺

阿难受命记录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如是辈经,于佛灭后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所以者何?未来世中,当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龙、鬼、神、干闼婆、罗剎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于大法。若使不闻如是等经,则失善利。如此辈人,闻是等经,必多信乐,发希有心,当以顶受。随诸众生所应得利,而为广说。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若好杂句文饰事者,当知是为新学菩萨。若于如是无染无着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弥勒,复有二法,名新学者,不能决定于甚深法。何等为二?一者,所未闻深经,闻之惊怖生疑,不能随顺,毁谤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闻,从何所来?二者,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不肯亲近供养恭敬,或时于中,说其过恶。有此二法,当知是新学菩萨,为自毁伤,不能于深法中,调伏其心。弥勒,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

弥勒菩萨闻说是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说,我当远离如斯之恶,奉持如来无数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当令手得如是等经,与其念力,使受持读诵,为他广说。世尊,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读诵,为他说者,当知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佛言:善哉!善哉!弥勒,如汝所说,佛助尔喜。

于是一切菩萨,合掌白佛:我等亦于如来灭后,十方国土,广宣流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复当开导诸说法者,令得是经。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林旷野,有是经卷,读诵解说者,我当率诸官属,为听法故,往诣其所,拥护其人。面百由旬,令无伺求,得其便者。

是时,佛告阿难:受持是经,广宣流布。阿难言:唯!我已受持要者。世尊,当何名斯经?佛言:阿难,是经名为维摩诘所说,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如是受持。佛说是经已,长者维摩诘、文殊师利、舍利弗、阿难等,及诸天人、阿修罗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现在是本经的最后一品「嘱累品」,很多经中都有这个品名。「嘱」是佛的吩咐;「累」是集中,就是把佛的吩咐累积起来,叫做「嘱累品」。本经这一品,佛吩咐弥勒菩萨,这位未来的佛。

佛对弥勒菩萨的交代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如是辈经,于佛灭后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佛吩咐弥勒菩萨,把过去无量劫数修持累积来的大彻大悟法门,交待给你,像这一类的经,在我去世之后的末法时代,你应该以你神通的威力,在这个世界中弘扬,不要让佛法断绝。


「所以者何?未来世中,当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龙、鬼、神、干闼婆、罗剎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于大法。」学佛的人要记住佛所教诲的一句话:「勿轻末学」,也有写成「勿轻未学」,就是不要轻视后辈或将来的人。孔子也说过:「后生可畏,安知来者之不如今?」观念和佛法是一样的。我尽管也骂时下年轻人,不过总是劝人也不必担心,这些年轻人将来会比我们过得好。


佛在这里吩咐弥勒菩萨,将来末法时代的人,乃至牛鬼蛇神之非人类,也有发菩提心的。


「若使不闻如是等经,则失善利。」假使他们不能听闻这一类的经,就会失去应得的善利。


「如此辈人,闻是等经,必多信乐,发希有心,当以顶受。随诸众生所应得利,而为广说。」这些人和非人,听了这类的经,一定会乐于相信,会觉得是难得的经,会接受它是至高的道理。因此弥勒菩萨,你要为未来众生的利益来弘法。

两种菩萨

「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注意,一切众生都是因地上的菩萨,如果修持证果了,例如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就是果位上的菩萨。而菩萨分二种。


「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第一种菩萨,喜欢把佛法当学问知识来研究;另一种,不畏惧高深的义理,能把身心投进去修持。在禅宗,第一种菩萨叫作理入,用思想学问证入的:第二种菩萨叫作行入,用修持做功夫证入的。达摩祖师说,在末法时代说理者多,行证者少。也就是说,好谈禅的人多,真做功夫的人少。


「若好杂句文饰事者,当知是为新学菩萨。」有些人只喜欢研究佛学,也很喜欢听经,但是要他来修行他就不干,或是环境不许可,这些是刚发心的菩萨。


「若于如是无染无着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有些人接触到这些大乘的经典,不会害怕,听闻经典后心能清净,能受持读诵,依教导修行。这种人都是前生有修行过的。


「弥勒,复有二法,名新学者,不能决定于甚深法。」初学菩萨又分两种。


「何等为二?一者,所未闻深经,闻之惊怖生疑,不能随顺,毁谤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闻,从何所来。」第一种人听了佛经的高深义理会害怕,或者不能相信,甚至毁谤佛法,会说我从没听过这种道理,我不信。


事实上这种人的确有的,我当年在西康碰过一个人,他学问很好,地位很高,他常跟我说,我们什么都可以谈,只有佛法不能谈。有一天一起吃完饭,他对我说,你晓得吗?世界上真正吹牛祖师就是释迦牟尼。佛经上说,「于一毫端现宝王剎,坐微尘里转大*轮」,吹得多大啊,我说,你老兄说得不错。要影响一个人,不能摆你那个宗教面孔,骂他谤佛,要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才行。我便给他戴戴高帽子,他便对我这个学佛的就有好感了。逐渐地,他会背着我们去读佛经,这是他另外的朋友告诉我的。


还有一个人,是英国老牌留学生,学问第一流,过去在国民政府当过部长的。他很气他的太太,因为他写的文章,常被太太说是狗屁不通。他打坐、读佛经,太太都反对,就问我怎么能影响他太太。我就告诉他,不用和太太争,但是把一些佛经故意翻开,搁在桌上太太看得到的地方。你不在,太太会去翻翻看的,一看就看进去了。他就依我的去做,最后真把太太引进门了,这就是教育的方便手段。你们千万不要摆一副宗教面孔,死板地传教,我看到汗毛都竖起来了。


「二者,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不肯亲近供养恭敬,或时于中,说其过恶。」第二种初学菩萨,对于能护法说法的人,反而不愿意亲近供养,甚至会挑人家毛病,批评人家。


「有此二法,当知是为新学菩萨,为自毁伤,不能于深法中,调伏其心。」有这两种行为,就知道他是新学菩萨,虽然在学佛,也在造业,所以不能调伏其心,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像是烧柴火,虽有亮光,但也在冒烟,要看将来哪一种力量战胜他。


「弥勒,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还有两种,有的菩萨虽然深信大乘佛法,但是自己倒行逆施,因此不能得无生法忍。


「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是哪两种?一种是轻视后辈。所以我常劝同学要发心帮助初学的同学,可是就有人会推三阻四的,你这样就已经造了业,会有果报的。第二种人,虽然了解佛法,但是分别心重,认为一定要怎么样才对,这也是造业。


这里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讲的,都是戒,是严重的菩萨戒啊!大家一定要注意。

弥勒菩萨的承诺

「弥勒菩萨闻说是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说,我当远离如斯之恶,奉持如来无数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弥勒菩萨听了释迦牟尼佛的这一番教训,立刻就懂了,即刻表示会小心遵照佛的教导,会避免这些过错,会奉持佛在过去无量劫数修持累积来的大彻大悟法门。


「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当令手得如是等经,与其念力,使受持读诵,为他广说。」未来如果有人愿意求大法的,我会让他遇到正法,我也会加被这样的人,使他能受持读诵,并且为他人解说。


「世尊,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读诵,为他说者,当知皆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假若在未来末法时代,有人对大乘经典能受持读诵,甚至能为他人解说的,那就是弥勒菩萨神通力量之助,也是他所发的心愿。


「佛言:善哉!善哉!弥勒,如汝所说,佛助尔喜。」佛听了就称赞弥勒菩萨,好啊!如你所说的愿力,诸佛都会帮助你,为你而欢喜。


「于是一切菩萨合掌白佛:我等亦于如来灭后,十方国土,广宣流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复当开导诸说法者,令得是经。」在场的所有菩萨都合掌封佛发愿,会在未来十方的国土中,弘扬正法。对于一切宣扬佛法的人,使他们能得到这部经。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林、旷野,有是经卷,读诵解说者,我当率诸官属,为听法故,往诣其所,拥护其人。面百由旬,令无伺求,得其便者。」接着,四大天王也向佛发愿,无论在何处,只要有人在念、在研读、在解说这一部经典,我们会带领天兵天将,前去保护,使他们在百由旬范围以内,不会受魔怨障碍。

阿难受命记录

「是时,佛告阿难:受持是经,广宣流布。」最后佛吩咐阿难,要他好好整理记住这部经,将来广为流通。


「阿难言:唯!我已受持要者。世尊,当何名斯经?」阿难回答,是的,我已经记住了,这部经应该取什么名字呢?


「佛言:阿难,是经名为维摩诘所说,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如是受持。」所以,这本经的题目是佛所定的。


「佛说是经已,长者维摩诘、文殊师利、舍利弗、阿难等,及诸天人、阿修罗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研究所有佛经,都是这四个字「信受奉行」,这是四个阶段,真的信了吗?不是迷信,而是透彻了解道理的正信;信了以后接受,确实遵行。大家念经读到这四个字,都很开心,因为可以休息吃饭了。所有佛经都是由「如是我闻」开始,到「信受奉行」结尾,就是要以至诚接受,再变成行为。


《维摩诘经》讲到今天,算是圆满了。

 


{返回 南怀瑾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药师经的济世观 第一 讲经缘起.等文
下一篇: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法供养品第十三
 金刚经说什么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楞枷大义今释 八识规矩颂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十七章)
 金刚经说什么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圆觉经略说 第四章 金刚藏菩萨
 圆觉经略说 编者的话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佛道品第八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十二章)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二十四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五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二集]
 四十八愿 第八讲:辨明信心的真假[栏目:纯祥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五七三)[栏目:杂阿含经]
 用惭愧和谦虚来消融自我[栏目:圣严法师]
 月朗自明船[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七十一世 圆通明广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9.九法界众生是怎么来的[栏目:能弘法师]
 皈依戒的学处是什么?[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论原始戒律与中国清规的联系(果法)[栏目:戒律学研究]
 参禅能控制生死[栏目:宣化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