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放下“自我”的幻觉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869

放下“自我”的幻觉 

圣严法师

    一般人认为,活着的时候,自己的生命就是“我”;死亡以后,虽然身体消逝了,但是灵魂还在,就转而把灵魂当成“我”。但是,狗有狗的灵魂、猫有猫的灵魂,人也有人的灵魂,即使是人的灵魂,也有男人、女人之别。所以,在一次次的生死轮回之中,灵魂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只要灵魂一变化,“我”也就会跟着变化。因此,佛法虽肯定身体、灵魂的存在,但它们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称为“我”。
    第一次接触“无我”观念的人,大都会感到害怕,其实“无我”才是对自我真正的肯定。让我们仔细想想,“我”究竟是什么?是心?是身?还是身心之外所拥有的事物?所谓的思想、财产、名誉、价值判断等,就是“我”吗?或者只是“我的”罢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的名字叫做“圣严”,但是在台湾,就有五个名叫“圣严”的出家人,所以将来如果有人提到“圣严法师”,究竟指的是谁?还有,我曾经在大英历史博物馆看到敦煌出土的古代经卷,里面就有一位唐朝的法师与我同名,巧合的是,这位法师也姓张,和我俗家的姓一样,也叫做“张圣严”。由此可见,历史上同名同姓的人很多,我的名字并不就是“我”。同理可知,我的身体不是我、我的名誉不是我,其它与我有关的一切也都不是我。因此,现在一般人所讲的“我”,都是虚幻的我,并不是真实的。

    但是一般人还是很怕无我的观念,因为一讲到无我,就觉得自己的价值、立场、目标、方向似乎都消失了。曾经有一位美国教授跟着我打禅七,在打坐状况非常好的时候却要求回家。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坐了呢?”他回答:“我愈坐愈好,觉得这个世界愈来愈空虚、不重要。但是这样不行,我还有一个太太,我怕我一开悟,进入‘无我’的境界,就可能不要太太了。我可以不要太太,但是太太不能没有我,所以我想回家了。”他表示,基于慈悲的心理,他要回家帮助太太,所以他不想打坐、开悟了。于是我告诉他:“你好愚痴啊!成了佛、开了悟的人,虽然没有自私自利的我,却有大慈大悲、大智大勇,也就是把小我扩大成无限、广大的我,不仅可以帮助自己的太太,还能救度更多众生。”

    佛教认为,一切有形、无形的现象,在我们身边不停地变换着,生活在这个变动不已的幻境当中,我们常常为自己编织苦恼的生死之网而毫不自觉。明白“无我”的道理,就可以帮助我们练习放下自我的幻觉,积极修行菩萨道。

    虽然众生看佛是有“我”的,例如在《金刚经》中,释迦牟尼佛就常以“我”自称,但是在其它佛经里,如来也常说:“我是佛”、“我在说法”、“我在度众生”,     这些都是“假名我”,是为了让众生了解佛所说的法,才必须有个指称的对象。事实上,佛的“我”就是“无我”,拿掉凡夫的自我,只剩下佛的无我,才是究竟的我,也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发挥绝对正面的影响力。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合乎因果的追求
下一篇: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五根五力讲记
 学佛知津
 无事是贵人
 现代人的修养工夫
 禅修疑难解
 明末佛教研究 自序
 天台心钥--教观纲宗贯注
 本来面目
 拈花微笑
 因果与因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一)重视自己学佛的方向与初发心[栏目:大寂尼师]
 普门品闻记(圣一老法师)[栏目:法华经讲记]
 担当大师联集[栏目:佛教楹联集]
 戒的作用[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百喻经 21 妇女欲更求子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悟:禅宗的存在价值[栏目:铃木大拙教授]
 66 鹦鹉灭火的故事[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