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成佛以后仍要受报吗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38

成佛以后仍要受报吗 

圣严法师

    成佛以后也要受报,这从世间的圣人和伟人来看,也都有许多的不如意事可知。比如耶稣被他的门徒出卖,最后钉死于十字架;孔子绝粮于陈、蔡;文天祥受诛;美国的林肯和印度的甘地被刺身死;中山先生在伦敦蒙难等。因此,在释迦牟尼佛成佛前后,也有好多魔难,比如六年的雪山修行以及最后的树下降魔;另外托钵不得食,风寒而背痛,女人诬陷,他的弟子提婆达多落石伤其足;以释迦族遭受灭亡而头痛;临涅槃前因误食有毒的野菌而腹痛如绞等。佛的弟子更不用说,证得阿罗汉以后,也有受报的记录,如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和莲花色比丘尼都是被人活活打死。 
  这从东西方的宗教看,各有其理论和说法,所以圣人受难,正表现其伟大人格和伟大事业的成就之不易;基督教说耶稣是为了人类赎罪,佛教则有不同的理论依据。这可以从两个方向说:一是法身示现,以做为凡夫的榜样,表示凡夫也能成佛。佛由人成,所以,人类所有的苦、乐、祸、福,示现为人间身的佛,也同样有;虽他自己本身没有苦、乐、祸、福的障碍,为了诱导正在苦、乐、祸、福中的众生走上修行佛法的大道,所以,方便示现同于一般的人类。 

  人在人间必定有他的身体,有身体必定会遇到身体的所需和所忌,两者产生冲突,就会发生魔难。所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如果不假辛劳而获得佛果,不遇魔难而成为佛,那就没有修行的必要,也显现不出圣人之伟大。所以,在佛成道之后,虽具足六通,圆证三明,他还是在人间托钵、游行,他的衣、食、住、行,完全同于人,生活所需也同于人,弟子向佛问讯的时候,也会说到:「众生难度吗?」「身体健康吗?」确少见到佛陀使用神通来解决众生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只是用智慧,以人间通用的方式,解决人间的问题。 

  二是从最后身的菩萨或最后身的罗汉来讲,他们从此以后,不再受到三界中生死的约束和苦难的左右,因此,必须要把无始以来凡夫位中所造的一切不善业全部清理偿还。这也等于佛世的时代,规定俗人,若发心出家,必须在清偿了所有一切债务、责任和义务之后;若是犯罪、负债、父母不允、妻子或丈夫不许者,均不得出家。到目前为止,要来我们寺院出家的人,也要求他们首先把所有一切世俗的钱财关系、感情关系,彻底清理之后,才可进入我们的寺院,而成为走上出家身分的第一步。所以,在成佛之前的最后身菩萨,固然要接受往昔的业报,初成佛时,虽然心得自在,不再受到烦恼的困扰和苦乐的影响,但是他在没有进入称为无余涅槃之前的身体,还是在人间活动,还是会受到物质世界的影响,那就是最后果报的承受。 

  不过心得解脱的佛,身体虽然跟一般的常人一样地受到痛、养等种种反应,但是不会因此而生起喜、怒、哀、乐的烦恼,所以,佛的受报和常人的受报迥然不同;受报是对因果负责,解脱是从烦恼得到自在。如果大乘罗汉、菩萨以及诸佛,乘愿来到世间救济众生,那是化现,不是受报,从凡夫看他们,也有生、死、衰、老、病痛等的现象,他们却未受到这些现象的困扰。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的心灵环保
下一篇:心的经典—心经新释
 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一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组织及其内容 第三节 本..
 生与死的尊严
 禅的修行与证悟
 佛化婚姻与佛化家庭
 印度佛教史
 智彗的花串
 平安的人间
 为甚么要做佛事
 禅意尽在不言中
 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二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真伪及其作者 第二节 《..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25 水火[栏目:百喻经译]
 在《联合国十年永续教育》亚洲非政府信息网组织会议的讲话[栏目:净空法师]
 平常心 Normality - 教内之教导 The Teachings inside Buddhis..[栏目:平常心 Normality]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卷之十二[栏目:昂旺朗吉堪布]
 地狱道苦(一)[栏目:妙离世间·嘎玛仁波切]
 圣者言教 第六课(三)三乘教法调伏烦恼的方便[栏目:圣者言教]
 《佛说阿弥陀经》慧静法师讲经弘法系列十六[栏目:慧静法师]
 “仙佛合宗”的文化内涵与思想价值(詹石窗)[栏目:佛教与文化]
 原始佛教业论的教育意义(徐燕玲)[栏目:原始佛教理论]
 汽车[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