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修“止”的善巧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44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八讲之:修“止”的善巧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修“止”的善巧

我们来看看善巧。“条件”就是必要的,是我们可以人为为修行创造的,这些称为“条件”。“善巧”是什么呢?“善巧”就是我们可以投巧的地方,可以找捷径的地方。

修止的善巧:

第一,心过外散,可专注或思维佛像而摄心。

心过分外散,不利于我们修止,该怎么办?或者说我们的工作关系,我们的工作每天都是信息千千万万的,或者说分别心千千万万,让我心静不下来该怎么办?有一个特殊的善巧:专注佛像。可以请一尊自己比较满意的佛像,供在面前,睁开眼睛看佛像。若佛像的体积小,就看他的全体;若佛像的体积较大,我们就看这尊佛像的某一局部,比如眉间、眼睛、白毫、肉髻、发髻等地方,都可以。总之,我们选择的关注对象,不要信息量太大,选择一个利于我们把心收起来、信息量较小的部位,进行关注。我们在关注佛像的过程中,逐渐逐渐地,心就能慢慢收起来了。

关注佛像,表面是一个修观的方法,但它具备修止的作用。因为佛往往是我们敬重的对象,对这个敬重的对象,专注一缘,这跟我们信心中专注的那部分产生内外的呼应,使我们能尽快地让散乱心皈依,专一下来。

第二,自然正坐,离沉掉。

有时候,我们心过分散乱,是源于我们在坐的时候,坐得不够舒适或不够端正。有时外面并没有散乱的干扰因素,但因我们坐的姿势不够轻松、不够端正,也容易让我们的心散乱,过分外散。

第三,以礼佛、皈依、忏过等摄心。

用这些方式也可以摄心。很多时候,散乱心是因为我们对信心的关照太少,或内心对因果不够关注,那么在礼佛、忏悔、皈依的过程中,心自然就收摄起来了。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进入“观”的前提条件
下一篇:《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修“观”的善巧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逻辑的高阶是果证:绝言而不废理之第六..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遍行因、异熟因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 概说“止、观”以对治为加行之表格..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进入“止”的前提条件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深入灭(一切戏论)定的关联次第八阶段..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 概说“止、观”以对治为加行..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淡黄仙人与《金七十论》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找来些许依靠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四地修行中的大小乘差别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 生成因果关系之二:主体与运动的关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庸之道[栏目:达观法师·名言解义]
 The Heaven of 33 [Chapter 3. Merit][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修持金刚萨埵的意义(慈诚罗珠堪布)[栏目:金刚萨埵法门]
 《无量寿经》中所说的边地疑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学习佛的智慧[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在家居士每天什么时间打坐好?最佳的时间?打坐有没有特定的姿势和手印?[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评社会学与三种知识[栏目:太虚法师]
 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安家-在于家庭中的相爱和相助[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科学、信息科技与佛教传播[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不可忽视三个建设[栏目:惟贤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