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你快乐吗 - 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返回 真正的快乐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772
真正的快乐 
圣严法师
你快乐吗 - 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以及五蕴炽盛等,总称为「八苦」。苦是人生的事实,不过正因为有苦,所以人一出生就希望追求快乐,因此达赖喇嘛曾说:「生命的目的是追寻快乐。」他采取与释迦牟尼佛相对的角度来说,佛陀讲「离苦」,他则讲「得乐」,但呈现的都是人生的实相。
  
  虽然说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但必须先厘清:我们所追求的快乐是什么?
  
  其实人类从出生开始,最重要的不一定是追求快乐,而是满足欲望,例如对食物、生活安全等欲望的满足,一旦欲望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快乐的感受。因此,「快乐」和「欲望」两者间有绝对的关系。
  
  在物质上追求快乐、满足,应该是现代人共同的倾向,否则物质文明不会发展得那么快。可是,在追求快乐的同时,不禁令人怀疑,我们所追求的快乐,是不是可靠?能不能维持长久?
  
  适可而止的欲望,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不合理、无止尽地追求欲望,就会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各式各样的痛苦。所以,人们表面上在追寻快乐,事实上却也在追寻痛苦,因为所追求的快乐,都要付出痛苦的代价,而且快乐不会是永久的真实,它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说穿了不过是一种幻影。
  
  而且,享受快乐之后,又会回到痛苦的原点。所以,人生不过是从苦到乐、从乐到苦,一个永不间断的循环而已。只是人们自我安慰,假想自己所追求的就是快乐,结果却永远陷于痛苦之中。
  
  佛教的密宗虽然特别重视「大乐思想」,但这是指修行过程中,在精神上产生的喜乐。例如修习禅定时有所谓的「禅悦」,只要能够修到身心统一,就会有一种没有捆绑、束缚的舒畅感,也就是「轻安」的快乐;又例如中国净土宗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终极目的,也是以「极乐」来形容修行到最后的境界,可见修行的确可以得到快乐的结果。可是,修行的目的并不单只为了自己追求快乐,而是为了帮助别人远离痛苦、得到快乐。
  
  如果仅以追求快乐做为人生的目标,很可能会变成一个享乐主义者而有所偏差,更有可能适得其反地带来痛苦。达赖喇嘛之所以说:「生命的目的是追寻快乐。」是站在众生的立场,迎合现代人趋乐避苦的心理,我们千万不要误解达赖喇嘛真正的意思。
  
  因此,追求快乐只能说是一个起点,是人类共同的希望,不能误以为追求快乐就是人生的最终目的,否则,仅追求物质生活上的快乐,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痛苦。而且以佛教的立场而言,应该要有「不为一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当一切众生都得到平安与快乐时,你才会真正的离苦得乐。

{返回 真正的快乐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你快乐吗 - 自找苦吃的人生
下一篇:你快乐吗 - 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什么是苦 - 不断变化的心念
 真正的快乐 编者序
 找到幸福的起点 - 什么都不求
 转化主观的感受 - 不以自我为中心
 转化主观的感受 - 慈悲是为了保护自己
 什么是苦 - 放下「自我」的幻觉
 转化主观的感受 - 随时转换主观的感受
 什么是苦 - 少欲知足真快乐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死亡并不可怕
 转化主观的感受 - 「因缘」就是自然现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简论太虚的人间佛教思想与近代文化启蒙(王荣国)[栏目:人间佛教]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七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一六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放下(果幻)[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忏悔和做功德[栏目:仁焕法师]
 陈施主的大房子[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直心是道场(宣化上人)[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五四三)[栏目:杂阿含经]
 杂宝藏经白话 长者子见佛求长命缘第六十九[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四节 僧尼的簿籍以及度牒和戒牒[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