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第一篇 新时代宗教观 - 秽土化为净土
 
{返回 人间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91
人间世 圣严法师
第一篇 新时代宗教观 - 秽土化为净土
 
   秽土化为净土
  
  佛教的修行其实是相当积极的行为,因为它能够改变过去所造的业力,净化身心,将秽土转化为净土。
  
  但是,许多人认为佛教的修行是消极和厌世的,这种看法源自于宋朝以后,儒家对佛教的曲解,而佛教徒自己也甘于和社会脱节,消极的避居到山里修行,自然给人消极和逃避现实的印象了。
  
  事实上,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并非如此,他为解救众生之苦而出家修道,在他成道之后,并没有逃避现实的人间,仍然留在世间弘化了四十多年;佛陀当时的阿罗汉弟子们,也多半是以游化人间为主要工作的大宗教家。但是后来的演变,让一般人对佛教有很大的曲解,而这种曲解到了二十世纪初,因为佛教界的几位大师,特别是太虚大师,开始提倡「人成即佛成」的「人生佛教」及「人间净土」,佛教徒们才开始渐渐回归到佛陀的本怀。
  
  我们法鼓山所提倡的净土思想中,就包含了「人间净土」的思想,这和《观无量寿经》所说的一样:修净土不是只念阿弥陀佛、发菩提心就好了,也不是一直躲在西方极乐世界。而要在尚未往生之前,在人间勤修三种净业、福业,即使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以后,还要倒驾慈航,再到人间来度化众生,然后才能成就佛道。
  
  修三种净业、福业,是为了净化我们过去所造的种种业。「业」大致上可分为定业、不定业,共业、不共业,轻业、重业等。如果是定业多半不容易转,但也并非完全不能转;靠着先天带来的福报与业报,如果经过后天的修行,是会有所改变的。历史上就有像袁了凡那样的人,因为精进努力修行,再加上有善知识指导,结果寿命延长、功成名就、家庭圆满的实例,这都说明了业报和修行的因果关系。
  
  但有人会怀疑,为什么有的人一生都在做坏事,总是钻法律漏洞,造了很多恶业,却子孙满堂、事业顺利,甚至还能寿终正寝?而有的人一生做了诸多善事,救了很多人,但却没有寿终正寝,反而是招致横死、惨死?
  
  对于这个问题,总是不断有人来问我,我的回答总是说:你只要相信,人有无量无数的过去世与未来世,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如果你不相信有过去世的业、有未来世的果,这些问题当然就会困扰你。
  
  其实,这都和过去世的种种业力有关。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这一期的生命只是冰山一角,是短暂的、是一闪而过的过程。然而我们却不知道,在过去无量无数的时劫里,曾经造了多少恶业、善业,等到业力成熟时,自然会受报。这就是佛教所谓的「因果不可思议」,也是一生之中,为何有人受恶报,有人受福报的原因。

{返回 人间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篇 新时代宗教观 - 话说鬼月
下一篇:第一篇 新时代宗教观 - 怎么样才算是佛教徒呢?
 第一篇 新时代宗教观 - 佛教对占卜的看法
 第一篇 新时代宗教观 - 后现代佛教
 第二篇 心灵与环境的对话 - 珍惜生命照顾自己
 第四篇 生活的指引 - 纾解压力的法宝
 第四篇 生活的指引 - 不要在起跑点上把孩子绊倒了
 第二篇 心灵与环境的对话 - 世界末日何时降临
 第一篇 新时代宗教观 - 宗教与新兴宗教
 第一篇 新时代宗教观 - 如何看待预言
 第四篇 生活的指引 - 怎样看待贫富差距
 第二篇 心灵与环境的对话 - 化混乱为祥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肆伍 又道没事[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研读与修行相辅相成[栏目:关于这颗心·阿姜查]
 以众为我 1990.9.1~1990.9.15[栏目:星云日记]
 谈天说地[栏目:星云法师]
 应发何心 当立何愿[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大乘学佛入门百问》之二[栏目:超然法师]
 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正行 第三节 基础三部曲 3-5排除障碍[栏目:德雄尊者]
 第三十四 康度达迦品[栏目:譬喻经]
 《维摩诘经》中的人间佛教思想(宏智)[栏目:维摩诘经思想研究]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82集[栏目: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