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了解共识
 
{返回 工作好修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15
  了解共识
  
  有些人做事喜欢「唱高调」,虽然很希望透过理想愿景博取大众的信任,但是如果仅仅是喊出一句口号,却没有实质内容、具体行动,不符合大家的共同需求,不但打动不了人心,也无法取得他人的认同,更不用说是要形成相同的想法与观点,这就不是共识,只是流于形式的口号,并不具任何意义。
  
  真正的共识,想法一定不是建立在个人的需求上,也不仅止于提倡一句话或是一个观念。共识的形成,是因为大家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发现有共同的需求以后,有人把它提议出来,让大家能够了解,感觉到确实有迫切的需要,进而认同、相信,这才能称为共识,否则各说各话,其心各异,便不能达成共识。
  
  同时,共识必须具有一股安定的力量,使得大家能够心安理得,继续不断地求进步,所以共识应该是原则性的,而不是一则则的条文,钜细靡遗地规定每件事情该如何做。换句话说,共识是一个大原则,但是在此原则之下,允许不同的做法,否则共识就成了一种绑手绑脚的束缚,不但无法达成共同的目标,反而会造成分裂失和。
  
  不过,当一句话或者是一个理念被提出以后,因为每一个人的成长文化、知识背景都有差别,立场、立足点,甚至连宗教信仰都有差异性,所以对所主张的内容解读就会不一样。譬如谈到「宗教信仰」一词,从佛教徒的角度来看,马上会联想到佛菩萨、三宝;犹太教徒想到的则是耶和华;基督教徒想到的是耶稣基督、上帝;回教徒所想的内容则是默罕默德、真主阿拉。
  
  因此,虽然社会上有不少人呼吁每个人都要有宗教信仰,大家也觉得有宗教信仰是好的,的确有这个需要,有不少人看起来好象是有了共识,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解释,加上立场、需求不一样,所以造成「他有他的宗教信仰,你有你的宗教信仰」的现象,这是因为共识之中有不共识,有异解、异议在里面。
  
  相同的道理,同一个家庭想要取得共识,也是一个不容易达成的目标,譬如教育子女是父母亲相当关心的问题,但是对于教育方法,父母双方很可能就会有截然不同的认知,在互持己见之下,便很难达成共识。
  
  就以体罚为例,中国的传统社会,只要小孩子调皮,父母一定都是家法伺候,打几下手心是正常的事,可是现在有人主张,小孩不能重打,以免把他打伤,也有人完全反对体罚,主张不管轻打、重打,对小孩的自尊心都是伤害,最好是用爱心,用沟通交谈的方式替代打骂,即使父母、老师都不可以责打小孩。如此一来,教育观念没有交集点,教育小孩的共识就不容易产生。
  
  虽然共识不容易产生,但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社会环境之下的居民,或者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家庭成员,仍然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有耐心,才能促成共识出现。
  
  工作自在语
  
  共识是一个大原则,但是在此原则之下,允许有不同的做法,否则共识就成了一种绑手绑脚的束缚,不但无法达成共同的目标,反而会造成分裂失和。

{返回 工作好修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戒和同修
 劳资是生命共同体
 利和同均
 口和无诤
 见和同解
 随顺因缘的求职观
 有利他人的就是好工作
 工作要赶不要急
 谈年轻人创业
 留住人才的方法
 竞争与较量大不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一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 第二节 中国佛教哲学形成的途径[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了然尼师[栏目:心灵对话]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三章 出入息念 问答[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忍辱是快乐的源泉(然教法师)[栏目:忍辱]
 阿底峡尊者传 第二章 宏法利生广大事业[栏目:阿底峡尊者]
 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4)[栏目:惟因法师]
 俱存品第二〔四〕谛论[栏目:无碍解道·俱存品]
 从现实的世界说到佛教的理想世界[栏目:星云法师]
 只有乞丐,才会不断地索取[栏目:看开]
 法云灌顶 安心立命于资讯时代[栏目:果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