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沉潜
 
{返回 成功的理念·迷悟之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261
   沉潜
  
  在我们的社会团体,乃至生活周遭里,常见一些大器晚成的人,经过时间的沉潜,一飞冲天,鹏程万里。这正是说明,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经过岁月的熬炼,就如松柏也需要经过霜雪严寒的洗礼,才能成长得更为蓊郁葱茏。
  
  沉潜就是为了蓄势待发,沉潜就是为了等待因缘。鲸豚沉潜于大海,幽兰深藏于山谷,能够禁得起沉潜的人,才会有更高的成就。正如一年的树木只能当柴烧,十年的树木可以制成椅凳橱柜,百年的树木才能成为栋梁。
  
  自古以来,一般的读书人都非常讲究沉潜,他们不急于出仕,重在涵容养量,以期大器晚成。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都是经过了沉潜,才能散播自己的盛德清香。
  
  佛教的高僧大德,更是隐于山林,陆沉于大众之中。像净土宗的慧远大师,三十年不出庐山;像南阳慧忠国师,四十年安居一处;像道楷禅师虽受政要宴请,一时不便回绝,但当已经允诺的约会到期时,他毅然留诗出走。诗曰:「昨日相约今日期,临行之时细思惟;为僧只宜山中住,国士宴中甚不宜。」古德们的高风亮节,他们对沉潜的功力,就是如此深厚。
  
  懂得沉潜的人,都是真人不露相,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因此高手不必急于展露锋芒。能够养深积厚,不轻易显露光华,才是沉潜的高手。雍正皇帝的官邸名为「潜邸」;孔明先生沉潜于隆中,世称「卧龙」。朱元璋沉潜于寺院,经过沙弥生活的磨练,才有开创大明江山的能量;六祖惠能大师潜藏于猎人群中,十五年的岁月之后,才能成为中华文化之光。
  
  总之,中国古代多少的君子圣贤,隐于山林;佛教里许多发菩提心的菩萨,隐于禅寺。如:日本的滴水和尚沉潜于乞丐群中,印度八世纪的寂天菩萨沉潜于那烂陀寺,最后终于成为一代高僧。中国的香岩智闲禅师,经过一番沉潜后,「动眉扬古道」,佛法都能写在脸上。
  
  因此,虽然人生光阴苦短,吾人也不一定都要隐居山野,陆沉林泉,像现在的神童、天才,能够早期展现才华,贡献社会,服务人群,并无不可,也非不好。只是树上的果实尚未成熟,不可轻易采撷;母鸡孵蛋,尚未孵熟,不可妄自一啄。早熟的动植物和早成的人生,争取时间发挥所能,固然很好;但是当因缘条件尚未成熟时,能够自我沉潜,以待因缘,也不见得没有未来!《人间福报》2002年12月2日

{返回 成功的理念·迷悟之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想象力
下一篇:重新估定价值
 白开水
 山和海
 风度
 大死一番
 饭桌上
 变与不变
 变调
 淬炼
 保护
 播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略论唯识学的思想源流与发展演变(廖乐根)[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佛教宏誓会简章[栏目:太虚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一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法乳恩深——授法恩师明旸长老圆寂七周年纪念[栏目:本性法师]
 火焰化红莲(果煜法师)[栏目:净土宗文集]
 我们的修德跟性德不相应[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家庭沟通 - 尊重孩子的意愿[栏目:方外看红尘]
 菩萨显圣 喜临慧日[栏目:传喜法师]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六十三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佛教慈善: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栏目:温金玉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