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第三章 六妙门念佛法要 第四节 观想念佛门
 
{返回 六妙门修证全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367

第四节 观想念佛门

在第二层的寂止念佛法修习力量充足後,心地逐渐开朗。为了进一步与西方阿弥陀佛净土相应,应在寂止心上起净土微妙相好之观,以助开心地净相与超入大慈愿之海,与阿弥陀佛本愿交融不二,使神观常栖止於西方。又因唯心所造故,心观净土妙相时,即时能造自性清净微妙之境,使清净种子不断孳生,以致於惑业消尽,净业圆成。

观想念佛可依《观经》所列的十六妙观次第而修,也可随取其中一观而行,但最好是从专观白毫下手(请参阅拙作净土白毫观修法一书),待纯熟後,再转观他相。总以心观明了清净,不即不离为佳。

观想念佛时,先要取样,如依实景、图像或文字的描述,来作为人观前的印象。所观的印象确定後,一般不要变动,无论在观想时明或不明,只须一直观去,便能逐渐明显现前。也可以在下座後对照所取之样,重树印象,加深入观的明晰度。

观想一个观境,在未到成就时,不要改观,要一直修到心观不二,相应融即时,方可转修他观。

根据天台宗的一心三观之意,在观想时,要了知境乃妙假之法,观是无作之空心,法无实而心本空,因此,在一心住观境之时,不可起心分别,当微妙境相现前时,也不可以为实有而执著。而在能观的用心上,要「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所以是即观无观之空心,以观无境假现之妙法。心法相融而相亡,即入中道妙域。

如在观想过程中,发现身心的变化,以致各类的境界或功能,都不可执以为实而生欢喜。就是符合於观境的妙相现前,也只能以明净心安住不动,依然如实而观。

观想到一定时节,或心花开发,顿悟实相,或神游净土,亲见三圣。此时即是成就之表现。但如住在相上,不肯即相而离,必成滞碍,故应破其执。但不须废其相,以藉妙相以显本明也。


{返回 六妙门修证全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三章 六妙门念佛法要 第五节 还源念佛三昧门
下一篇:第三章 六妙门念佛法要 第三节 寂止念佛门
 第一章 六妙门修法 第六节 止观二门修习要义
 第五章 密乘六妙门 第二节 正行修法
 第五章 密乘六妙门 第五节 还门修法
 第三章 六妙门念佛法要 第五节 还源念佛三昧门
 第四章 六妙门与禅宗 第四节
 第二章 六妙门讲义 第十讲 圆观六妙门的圆机妙证
 第五章 密乘六妙门 第四节 观门修法
 第二章 六妙门讲义 第八讲 旋转启用的六妙门
 第三章 六妙门念佛法要 第一节 数息念佛门
 第二章 六妙门讲义 第九讲 观心六妙门的殊胜修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Cruel Crane Outwitted[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十一、显赖耶非断非常[栏目:韩镜清教授]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二十五[栏目:宽运法师]
 烦恼不去,自在不来[栏目:禅林衲子心]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二)闻法六垢之外散 内收和疲厌[栏目:圣者言教]
 法空恩师讲《广论》61讲[栏目:广论·法空法师]
 幸福的觉醒[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论梦(吕沛铭)[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五[栏目:本源法师]
 量子力学(1)[栏目:量子佛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