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与生命相约 超越生死
 
{返回 一行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039

超越生死

我们常常以为生就是不存在的事物开始存在,死就是存在着的事物停止存在。当我们深入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将看到这个关于生死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没有任何现象能从一无所有中开始存在,也没有任何存在着的现象能变成一无所有。事物总是不停地变化。云没有死,它只是变成了雨。雨没有生,它只是云的变化和延续。树叶、鞋子、快乐及痛苦都符合这一不生不死的规律。以为死后我们不再存在,这是一个狭隘的观点,佛教里称之为"断见"。而死后我们将不变并继续存在的狭隘观点被称之为"常见"。真实超越了这两者。

佛陀教育我们要直接地看到那些聚合在一起、构成我们的色身的诸要素,以便看透它们的本性,以便超越"自我"观念不管那是"常见"的我,还是"断见"的我。经上说:"若有人亲近佛、法、僧三宝,听闻修习圣教法,不作如是思惟:'色是我,我是色。受是我,我是受。想是我,我是想。行是我,我是行。识是我,我是识。'那么这个人不念过去,不愿未来,他也就不会被现在所束缚。"

聚在一起构成被我们称之为"我"的那个东西有五个因素,即:色、受、想、行、识。如果我们看透这些因素,看到它们无常和互摄互入的本性,我们自然就会明白,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可以称之"我"。这五个因素是在不停的变化,它们无生亦无灭。它们当中没有一个是从虚无变为存在,也没有一个是从存在变为虚无。我们以为是"我"的那个东西,没有生,也没有灭。我们不要把"我"同或健壮或衰老的色身等同起来,也不要把它与时时变化的受等同起来。同样地,我们也不能把它与我们的想和识等同起来。我们不要被这些因素所束缚,我们一旦明白这些因素本自无生无灭,我们就不会再被死亡所压迫。这一觉悟将使我们超越于生死。

该经所说的"若有人修习圣教法",意思是说,此人为了看透生命的无常和无我的本质,活在当下,深入观察。佛陀教导说,"我们今天就必须精进修行,因为明天太迟了;死亡的到来是不可预料的,我们无法与它们讨价还价。"通过深入观察,我们能够认识到事物无生无灭的本性,这时就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们害怕了,哪怕是死亡。借助深入观察和对无常无我的觉悟,我们就可以看透有关存在之本质的虚妄观念,就可以当下了生脱死。一旦了脱了生死,我们就不需要"与死亡讨价还价"了。我们可以向他微笑,并握着死亡的手,一起去散步。

被称之为"三业清净(brahmafaringlife)"的出家人的生活能导致对所有事物存在的无生无灭之本性的觉悟。这种觉悟是解脱的真义。这就是为什么在《迦旃延跋地罗谛偈经》(KaccanaBhaddekarattaSutra)中强调独居修行是出家人清净生

活之基础的原因。它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基础。


{返回 一行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太阳我的心
下一篇:与生命相约 宁静、自在、快乐的生活
 行禅指南(下)
 佛之心法 八正道之正语
 与生命相约 不要拒绝世界和社会
 佛之心法 八正道之正见
 培养爱心 更好的捕蛇方法
 与生命相约 跋地罗帝偈在原始佛教中的地位
 活得安详
 你可以不生气 引言 快乐的修炼
 佛之心法 八正道之正思维
 观照的奇迹 第一章 从静坐中觉醒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怎样解决佛号与计数之间的冲突?[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六祖坛经讲话 第十 付嘱品 经文.注释[栏目:六祖坛经讲话·星云大师]
 福报的由来 二十七、平易近人的好处[栏目:福报的由来]
 菩薩戒本宗要[栏目:梵网菩萨戒]
 贤愚经白话 出家功德尸利苾提缘品第十八[栏目:贤愚因缘经白话]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六(贾曾)[栏目:隋唐居士名家文集]
 如何念佛才能念得好[栏目:仁焕法师]
 佛教诠释学与人间佛教思想的哲学诠释(赖贤宗)[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分秒必争欧阳修[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由知何种使心感动,令皈依真切而有力?[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