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无常
 
{返回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74

无常
  
没有任何事物是永恒的……
  ——巴楚仁波切,《普贤上师言教》

大部分人都受自己生活所在的社会影响或制约,为不停涌现及变化的心与物质现象贴上概念的标签。例如,当我们仔细观察桌子时,还是会直觉地将它贴上“桌子”的标签,虽然我们已经知道它并非一个单一的物体,而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所组成,如桌脚、桌边、桌面、正面和后面等,而且其中没有任何一个部分可以被称为“桌子”。事实上,“桌子”只是我们给予这些迅速生起又消失的现象的名称,因而制造了一种“绝对真实”的幻相罢了。
  同样地,我们大部分人都习惯将“我”的标签,贴在一连串肯定我们个人的自我感——即一般所称“自我”(ego)的经验上。我们认为自己是不会随着时间改变的单一实体。一般来说,我们都认为今天的自己跟昨天的自己是同一个人。我们记得自己曾是个青少年,曾经去学校上学,而且认为现在的“我”跟从前那个去上学、长大成人、离家、就业等的“我”,都是同一个人。
  但如果看看镜中的自己,我们就会看到这个“我”其实已经随着时间而改变了。去年还不见踪迹的皱纹,或许现在已经出现了,也许戴上了老花眼镜,也许头发已经变了颜色,或根本已经秃头了。从基本的分子层次来说,我们体内的细胞不断在改变,老化的细胞会死去,新的细胞会诞生。用观察桌子的相同方式来检验这个“自我”的感受,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称为“我”的这个东西,其实也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构成的。这个“我”有腿、手臂、头、双手、双脚,以及内脏等不同部分,我们能认定其中任何一部分确实就是“我”吗?
  我们或许会说:“嗯,我的手不是我,但却是我的手。”然而,手又是由五根手指头、手心、手背所构成,而每个部分又可进一步分解成指甲、皮肤、骨头等,这当中哪一个部分可以单独被认定是我们的“手”呢?我们可以这样继续分析下去,一直分析到原子和亚原子的层次为止。但终究还是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我们根本无法找到任何可以明确认定为“我”的东西。
  因此,无论是分析物体、时间、“自我”或我们的心,分析到某种程度时,我们终究会发现这些分析完全失效,此时,寻求某种不可分解之物的努力终于崩解。就在这时候,在这放弃寻找某种绝对事物之际,我们终于首次尝到空性的滋味——无限、无法言喻的原原本本的实相。
  当我们反复思维,制造一个特定的自我感竟然需要具足这么多因素之后,我们对这个“我”的执著将开始松解。我们会变得比较愿意把控制或阻挡念头和感官知觉的企图都放下,而开始能够毫无痛苦或罪恶感地体验它们,把它们从心中经过当作是一个无限可能性之宇宙的显相。如此,孩童般的天真观点恢复了。我们会对他人敞开心胸,宛如花朵绽放。我们会变成更好的聆听者,更能感受周遭的一切,也能更自在、更贴切地回应往昔让我们烦恼或迷惑的情境。也许因为这一切发生的层次是如此微细,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发现,自己竟然在一个从未梦想到的自由、清明且充满爱的境界中觉醒了。
  但是,我们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学会如何看到这样的可能性。事实上,也只有极大的耐心,才能让我们“见到”。


{返回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六章 天赋明性
下一篇:时间的蛮横
 第二阶段
 第三部 果――成果
 本具的觉性
 “认同”彼此的“不同”
 结论
 第十三章 慈悲
 空性的禅修练习
 善用你的情绪
 第十章 单纯地安住
 慈心与悲心的意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沟通的妙法[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深植大信断疑契悟[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如今弟子唯依导师开示之录音卡带学习,可谓师承否?[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泥路显足印,烦恼见菩提[栏目:活在当下·静心修行]
 智惠师父家的高考生[栏目:小和尚的白粥馆·释戒嗔]
 家里请的菩萨放的位置有讲究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阿秋法王颂扬喇荣五明佛学院诸圣贤[栏目:阿秋法王]
 把力量集中在念佛门上,这一生决定成就[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洗耳聆听 禅与生活 《我享素》作者访谈[栏目:明奘法师]
 54 沙弥问答[栏目:没时间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