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本性般若 常自观照
 
{返回 六祖坛经说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04
本性般若 常自观照
 
    “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确实如此,小根小智人一听闻,就害怕。
    所以说,“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六祖所接的真正的大上根人、上上根人一下子直契真如实性,而不需要中间的观照般若,也就是悟证同时,一闻即悟,悟了即了,了了即用,用了即舍,“不假文字”。
    “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原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这里讲到了科学问题。“譬如雨水”,雨水是不是天上下来的呢?“原是龙能兴致”,当然今天又可以用人工降雨。就尊重祖师和佛教来说、就当时的认识论,对于这个问题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这些科学问题,我们不用管,留给科学家去研究。但是下雨这件事确实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都能够“蒙润”,都能够得到利益。“百川众流,群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也是如此。
    相反“若开顿悟教”,听到大善知识一说,一下就明白了:哦,即心即佛,原来我的心就是佛。“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不从外在的形象、事理上去寻找,而是在“自心”上“常起正见”。
    一个人,也许在家,也许出家,也许看经,也许不看经,也许做一些我们认为是修行的事,也许根本不做任何在我们的眼目中是修行的事,只要他的内心“常起正见”,这就是真正的修行。
    “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禅宗有很多不拘小节、不拘小法的地方,强调的就是心行。但是我们要明白性相不二,理事如如。

{返回 六祖坛经说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最上乘
下一篇:执相而求 谬以千里
 外离相即禅 内不乱即定
 心性本空 生含万法
 缘起
 万法之本 无生灭
 祖师禅的前提
 自性不动
 众生与佛 在迷悟间
 能含万法是大
 坐禅品第五
 性自清净 净无净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感受[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漫说《杂阿含》(卷八)~L 第218经(苦集灭经):世尊为对弟子们宣说了“苦集道迹”与“苦灭道迹”[栏目:界定法师]
 健康食品[栏目:生活的层次·迷悟之间]
 大乘悲分陀利经第九王子授记品第十一[栏目:不动佛·经典]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宝忏)[栏目:经忏仪轨]
 您不仅能救他的身, 更能救他的心!(智敏.慧华金刚上师开示)[栏目:临终关怀]
 菩提道次第安乐道论[栏目:菩提道次第专题·专门修法[六加行]]
 蜈蚣转世为人 屠夫前生是猪[栏目:轮回实证]
 禅在日常茶饭间(沈柏村)[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最高明的管理[栏目:修好这颗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