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以法为皈依,以自己为皈依
 
{返回 明奘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94

以法为皈依,以自己为皈依

——与弟子关于皈依的回复
 
佛教弟子们的修行,本来没有什么仪式仪轨。当初来跟佛陀出家的弟子世尊基本是几句话而已:“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非常的简单。也没有什么别的仪式了。以前没有出家的时候理解须发自落,还以为是佛陀显示了神通,来出家的弟子头发自然就干干净净了呢。后来才明白原来是自己把头发剃干净的意思。
 
因为那个时候,人心单纯。佛陀教给大家方法,弟子们只是按照方法来修行就好了。有了问题来问老师,没有问题,“四只脚不必行走在一条道路上”。以自己为皈依,以法为皈依。
后来发展了,一堆的规矩。所谓的真理制度化,好处可以约范普通根性的人,同步增长;坏处,制约了根性好的弟子发展。毕竟,后来的高僧大德,怎么也无法跟佛陀来比较,所以生出各式各样的规则了。
 
来到中国的,除了佛教徒自身要制定的一些规则规范,皇权对佛教的干预和改变更加多多,比如现在流行的寺院建设格局,那是皇宫官衙官僚一般,这个已经远远不是印度本来佛教的寺院样子了。因为格局的变化,导致修行生活的变化,比如早晚课诵,看起来很合理,可是仔细一想,那不是跟皇帝早晚朝一摸一样的格局么,连站班的模式都一样。难道每天早晚跟个傀儡偶像站站班就是修行了么?那么不站班的时候呢?把一个好端端的以心为本的佛法变成佛法最开始最反对的祭祀化的宗教仪轨了。
 
又比如吃素,完全是一个皇帝的个人爱好,却成为衡量佛教徒的一个准则。这个素口容易,斋戒沐浴,皇帝祭天拜地,又有几个皇权永固了?上天又护佑了那个万岁啊。可是素心,相对的难。我们人把难的交给神秘的神,交给上帝,后来把佛陀给神圣化,玄密化,把自己交给佛,把国家交给佛。佛只是老师,佛要能,干么自己的种族被诛杀的时候不去以身投入战斗啊。
 
佛陀教导弟子们的就是素心,心才是法的根本。离开这个根本,本不立而道生未之有也。反过来,本立而道生。
 
更加好笑的是,本来观世音菩萨才是全称,却因为要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反而简化成了观音菩萨。
 
想想看,这些那个不是有个历史变迁的因缘故事啊。至于皈依,一向是“以法为皈依,以自己为皈依”;“以法为岛屿,以心为岛屿”。
 
建立外在的任何皈依,好的是建立一个好的善良的生活习惯而已;不好的,迷信。再次的,邪教也是很多。
 
引用休斯顿史密斯在《人的宗教》里面的话来说,“在佛教外表的许多吊诡之中————这个一开始拒绝仪式、幻想、恩宠、神秘、与人格神的宗教最后把一切全部重新带了进来————最后还有一个吊诡。除印度之外,今天佛教在亚洲到处都流行着;只有在最近,经过一千年的绝迹之后,印度开始又有少数佛教徒再度出现了。佛教在全世界各地都看到胜利,却唯独(似乎是)丧失了它的出生地”。
 
是谁把这些佛陀开始拒绝的东西带回来的呢?不是入侵印度的伊斯兰教,不是商竭罗改革的印度教,是佛教徒自身,所谓的祖师大德们把这些带回来的。不认清这些,盲目的崇拜所谓的祖师大德,迷信权威,佛法更加没有希望。
所以了解历史,了解发生的各种历史变革,了解佛教走入中国来产生的种种非佛教的意愿的变化和佛教自身意愿的变化,圆融得看清楚这些,选择跟自己相应的那个部分足够了。
 
至于皈依,信仰,佛教徒吃素的那些生活上的枝末细节,可以暂时不用理睬。因为究竟来说,心才是佛法的根本。离开心而建立的修行,哪怕贴着佛教的外衣,也不过是心外求法而已。
 
因为有求皆苦啊。
 
而佛法,恰恰可以灭苦。
 
明奘于2007年3月16日


{返回 明奘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对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问题态度
下一篇:灾难,是人类的公共课
 奘师在紫泉心智的讲座
 佛法的安心方法在哪里?禅修,从呼吸入手。
 当代佛教问题探究
 明奘法师在北京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构的开示
 现代人的禅修--《IT经理世界》记者访谈
 北京师范大学CET美国留学生朝阳寺禅修--奘师开示
 复旦大学幸福企业家高级研修班《金刚经》解读
 也许会引发争议的答问
 树立正见
 禅与现代生活 嘉兴石佛寺桃花节奘师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法门与他宗之圆融无碍[栏目:界诠法师]
 去来自由[栏目:禅林衲子心]
 故道白云 26.水也会上升的[栏目:故道白云]
 修学藏传佛教发心澄清宝珠论[栏目:陈士东居士]
 禅僧们所传达的[栏目:和颜爱语·山田無文]
 四九二 木工养猪本生谭[栏目:第十四篇]
 无死的金刚心 第14章 最想记录的心思[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安山寺共住规约[栏目:丛林规约]
 阿弥陀佛的本愿[栏目:仁焕法师]
 服膺善法与善友[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