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认识佛法的佛法
 
{返回 戒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36

认识佛法的佛法

    人总喜欢自作聪明,由于不同的人就会发挥不同的想法,这是来自不同个性的自作聪明。就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有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河边直视着对岸,让一群有学识的人来推测这个人在想什么?这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人可能会认为那个人在思索着人生解脱的问题,有的人可能会认为那个人是不是遇到什么挫折了,准备在河边纠结要不要跳河?有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个人这么孤独,怎么无人陪伴,等等一系列的想法。但这一切能不能代表那个人的本意呢?其实大多时候我们的想法是强加于别人的。如同一些历史的著作,其实历史现象与历史学家的评论是两个概念。就刚才那个例子,那个人静静的坐在河边直视着对岸,这是一个现象,后面的评论就是别人强加于那个人的,与那个人本无关系。

    我觉得学习佛法也应当有这样的认知,首先要确定一个概念,就是佛所觉悟的法与佛所说的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一个问题。接着就会遇到另一个问题,就是弟子所说的法与佛所说的法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再接着我们要弄清自己所理解的法与佛所说的法乃至佛所觉悟的法的关系。弄清这些关系,我们才知道佛法的整个内容,如果不弄清这些关系,就会出现相似法,以非法误认为是正法。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强加了个人的想法,与本来的现象本意毫无关系。

    因此,我们学习佛法过程中,首先要放下自己的知见,不要以先入为主的观点来学习佛法。如学习科学的人也许会用科学来理解佛法,学儒学的人用儒学来理解佛法,这样就是以自己原来的想法强加于佛法上,如果这样,那就很难能够真正的理解佛法,往往会出现似是而非的佛法。

    当我们放下自己的知见老老实实的去研读佛经时,就是在慢慢转变我们知见的过程,在不断转变中也同时慢慢以佛法的知见成为自己的知见,这样我们的正见就会慢慢接近佛陀所证悟的那个知见,由此我们的正见就树立起来了,最后就是以佛法知见来学习佛法。

 


{返回 戒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的灵魂
下一篇:心灵之旅——朝拜九华山
 早期丛林的修学生活形态
 读经有感
 宁静与明智
 当代寺院本位的反思
 丛林与小庙之间的抉择
 百丈《古清规》之辩析
 略述“普请”及其当代意义
 纪念传清法师
 当今佛教的思考
 佛教的灵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死的幻觉 第23章 赎死与延年长生[栏目:白玛格桑法王]
 相应58经 大海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第二十三则:我从此不再喝酒[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四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第四章 六妙门与禅宗 第二节[栏目:六妙门修证全书]
 至尊·法幢吉祥贤着《宗义建立》之译注研究(廖本圣)[栏目:其它]
 学佛的太太如何对待丈夫包二奶?[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修行上的唯物[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六 (17)[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香港佛教与内地佛教法乳一脉[栏目:觉真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