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如实观照
 
{返回 体方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531
如实观照
      “云何正智?”前面是讲正念,我们的意念、念头时时刻刻在这个上面,再来就是云何正智,“谓比丘若来、若去,正知而住;瞻视、观察,屈申、俯仰,执持衣钵,行、住、坐、卧,眠、觉,乃至五十、六十,依语默正智行,比丘!是名正智。”我们每天的行动之中,我们的行为之中,不管是在瞻视——看外面的时候;观察自己的时候;所有的动作——不管是坐着、走路,或者是你在穿衣服的时候,或者是托钵的时候,行、住、坐、卧中,包括睡眠之中;也是都在这样的观照中,这样叫作正智。一个(正念)是对内、外身心的观察:身、受、心、法,一个(正智)是对于自己的行为、动作加以观察,那么这个都是没有离开念跟智。
      “如是比丘正念、正智住者,”如果你能够在正念、正智之中的话,“能起乐受,有因缘非无因缘。”这样的观察过程中,你不但可以离开世间的贪忧,而且还能够起乐受,身心会觉得非常的喜悦、快乐,这个是有因缘的、有条件的,不是没有因缘。“
      云何因缘?”那是什么因缘呢?“谓缘于身,作是思惟:我此身无常,有为,心因缘生,乐受亦无常,有为,心因缘生,身及乐受,观察无常,观察生灭,观察离欲,观察灭尽,观察舍。”我们虽然能起乐受,但是这一些呢,同样都是因缘法,都是有因有缘而生的,所以进一步说,什么是因缘,缘于身,如果今天没有这个身体,就不会起这样的受,所以要这样的继续观照,作这样的思惟,我这个身体是无常的、是有为法,这个心灵也一样是因缘生的,受是属于心法嘛,所以受也是无常的,也是有为的,也是因缘而生的。也就是说,不管是色或者是受都一样是无常,是因缘法,所以观察了这个以后,就知道了无常生灭。知道无常生灭,知道它的非实,你就不执着,就能够离欲而进入寂灭、灭尽了,你就会不执着——舍,这个你都要观察得清清楚楚。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如果大家有够用功,有在如实观照的,应该多少有一些体会,不管你的身心现在是苦受、乐受,只要你是在如实的观察中,你一定会发觉:他真的是无常,他真的是生灭,你也会发觉观察的当下,不可能有执着,观察的当下,就离开欲望,只要作如实观察的人,一定会发现这个问题,只要你在观察中,也就是观照中,那个贪欲不见啦,那个烦恼也不见,那个快乐也不见啦,是不是这样子?如果你有在观照的人,就会知道。
      所以不但知道他的无常、生灭,也可以真正的离欲、不执着,甚至于你当下的体会里面、是跟灭相应的,甚至于你发觉,你的那些执着、贪欲,你不再执着的时候,你会有一种舍离的感觉。这个地方很重要,我们在修行、在观照、在禅修都好,其实我要各位体会的都在这个地方。
      为什么在如实的观察中就会这样子?为什么叫你用一个‘看’字?那个看字就是在观察,看字就是在观照,只要你是如实的、全心全意的在观照中的话,你发现的必定是这个。

{返回 体方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命只有当下
下一篇:云何为正念
 解脱之道讲记 c7 三、正语
 正思维
 解脱之道讲记 b2 十二因缘 第四项 名色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五章 中观之根本论题
 解脱之道讲记 a27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业) 四 业报的意义..
 解脱之道讲记 a18 佛陀的思想
 思惟观察先所闻法所得福利
 汝自记说是须陀洹果
 如实观照法要
 正见 正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仁厚德行,化及子孙[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请师父慈悲介绍乌巴库尊者。[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三)~A 附录:《漫说长阿含·释提桓因问经》[栏目:界定法师]
 大礼拜的时候观想自己的仇敌在前方,可是这样我的心里就特别的烦躁...[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福德和功德的异同点?怎样把福德转化为功德?[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恒顺与慈悲心[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佛不赞邪盛[栏目:佛教与拜拜·圣开法师]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六卷[栏目:梵网菩萨戒]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