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解脱之道讲记 b4 十二因缘 第六项 触
 
{返回 体方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36

“〔第六项 触 〕   

触:由于六根的取境、发识、和合而起的识触。以这一生来说,胎儿出生,与境相触,引起身心活动,名触。则知,认识作用的形成,是由于根、境、识和合触。没有触,反应对象而起的领受也就不生。这十二支的「触」,专指与无明相应的触。”

根尘二和合产生识,根尘识三个作用合起来叫触。如果没有触,我们就没有领受,不能产生感受。所以要认识身心的功能,因为都是在这里产生了错误的认知。五蕴的功能是俱生就有的,根触到外面的境界产生认识,随之而来的就是领受。十二支缘起的触(根尘识三和合)是与无明相应的触,是没有见道,没有与般若明相应(即无明)中的触,重点就在这里。很多修行人都知道“触”是重点,认为是外面的境界使我们起了贪爱染着。因此为避免产生贪爱染着,就尽量不接触外境。社会五花十色会让我们迷惑,那就尽量避开,不与外面不好的境界接触,就不会产生贪染的作用。这样就变成逃避,现在不接触外境没事,但是能永远不接触外境吗?一旦再接触外境时,还不是一样贪染?说明内在的无明作用没有消失,所以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里重在提醒我们,生理功能的触和与生俱来的有取识是一样的,都与无明相应。

除逃避外还有一种是修禅定,认为如果把意识降伏不动,就不会去攀缘外面了。修禅定到三禅时意识很微细,到四禅时意识作用不起,脉都几乎停了,这样是很清净。但人类活在社会上不可能永远在入定中,只要生活就要接触外境。即使入定几小时后还是要出定,出定时就没有定了,这个入定有什么用?如果出定以后还有定,那就是不出不入,没什么出入定可言。入定以避免与外面接触,不让意识去攀缘,这不是办法。这里点出一个重点:与无明相应的识(有取识)所产生的是与无明相应的触,因此会产生执着爱染。所以修行的关键在于破无明开发智能,这样,六根接触六尘产生的识触就与明(即空的智慧)相应,因而不再产生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继之而来的贪爱执着自然也不会生起。所以,修行的关键就是如何使与无明相应的触变成与明相应的触。


 


{返回 体方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解脱之道讲记 b5 十二因缘 第七项 受
下一篇:解脱之道讲记 b3 十二因缘 第五项 六处
 生命只有当下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九章 现象与实性之中道
 解脱之道 四圣谛与缘起与大乘不共慧
 尊者优波先那记事
 解脱之道讲记 a3 四谛总说
 根、尘、触
 解脱之道讲记 a6 蕴观
 破无明
 正智不倾动
 系着身见 即使生天 亦是大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四部宗义要略 小乘[栏目:敦珠法王]
 佛在心中,路在脚下(释普性)[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五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第十三讲 与诸阿罗汉同行[栏目:现代佛法]
 The Dhammapada - Chapter XI. Old Age.[栏目:The Dhammapada and The Sutta Nipata]
 法句经要义 第十一品 老品 女人饮酒 贪瞋痴如火焰燃烧[栏目:法句经要义]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一)实执与境执[栏目:圣者言教]
 223.问曰:诸法现有来,去可见,云何言不动相,无来无去?[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中阿含经十二选 第三选 诸佛所说正要 四圣谛:《象迹喻经》[栏目:中阿含经十二选]
 怎样处置庙产[栏目:巨赞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