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异方便的需要
 
{返回 杨云唐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72

异方便的需要

  由于解脱是心无挂碍,但并非是从此诸事顺遂,所以无余涅槃才是完全的无有众苦。因此破除无明后,原始佛教取向以不再轮回的无余涅槃为生命归宿,这虽是个人愚痴生死的最好结局,但对一般世人而言,却不是最向往的理想,而大乘提出“无住生心”,倒是挺符合众生的人性。 无住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先要能破我见的无明才可能做得到,大乘认为既然无我,又何妨演场戏,所以要“生心”,要不以自我的圆满为归宿,所以在未得到四果的解脱前,赶紧把握乃至延长(初果后最多七世人间)还能与众生一起“共修”的机缘,另以“异方便”的发心,为净化人间努力,只要不会堕落,虽是生生世世为人,也可以继续弘扬人间正法。至于这样的愿力能让一位无住生心的行者住世多久,或即使证得圆满的解脱后,能不能还继续再现人间,这是争不出结果的,也可能真的超乎原始佛教所述的范围,而且也不是一定非要知道才行的问题。

  从另一方面,又的确有菩萨示现人间的事迹而言,菩萨道应不只是种信仰而已,从圣者的“解脱知见”不断灭而言,沛然的活力应是可以随缘再开展出菩萨道(一种更精纯而无杂习气的慈悲愿力),也应该是可以实现的胜义菩提心。更重要的是,菩萨的愿心给凡夫众生一种没被圣者弃舍的温暖,不论这是否只是梦,但人间总是需要这样的宗教关怀,值得鼓励赞叹。佛教一定需有根本,这是原始佛教必须被重视而不可取代的地方,可是佛教也需有方便,这是大乘佛教一直发挥的领域,也有很多正面价值。佛子应放下见诤,共同努力,如此才能开展时代性,更有效地广度众生出无明苦海。


 


{返回 杨云唐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别说
下一篇:强调缘起无我的正见
 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薪火无尽
 从大小乘谈现代佛子的心行
 强调缘起无我的正见
 共入毗卢性海
 勇敢面对烦恼
 谈悟道机要
 但见于法
 观音耳根法门与运心念佛
 大小乘的形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高处不胜寒[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把佛法融入相续[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3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