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五品 护正知
 
{返回 久美多杰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12
  第五品 护正知
  「护正知」也是在讲解「持戒」。
  主要的重点是在说明「怎样守戒」,而不是在讲解戒律的戒条。
  因为佛教徒戒律太多了,有小乘的、大乘的、金刚乘的,光说小乘就有八种别解脱戒,而每个别解脱戒的戒条数目又非常多。而金刚乘的戒律就更多了,所以我们常不清楚要如何正确的守持菩萨戒。乍看之下,小乘的戒律好像和金刚乘的戒律是相冲突的。这是因为根器不同的原故。
  我们要清楚知道戒律本身的重点,外在的戒律只是为适应当时环境而订出的戒条而已。
  戒律的重点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内心。

  护「正知」和「正念」
  * 「正知」是非常清楚、仔细地观察自己的身、囗、意。
  * 「正念」是非常清楚、正确地知道「当取」和「当舍」的行为。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要谨慎小心地保护自身的身、囗、意,特别是「意」的部份。
  * 因为我们的「心」受到伤害以后,它就会去做坏事。
  * 做坏事以后,我们就要受痛苦的果报。

  所以我们要特别谨慎地保护这个心,我们的心就好像野马一样。
  * 非常粗鲁的野马,我们要用绳子来绑着它。
  * 「正念」是绳子。
  * 「正知」就是绑住它的那个人。

  又如:把我们的心绑起来,并关在一个屋子里面。
  * 门囗有一个「不让烦恼贼来伤害我们」的守护者。
  * 这个守护者就是「正知」。

  我们的心需要非常谨慎地保护,我们的心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我们常常说「修行要靠心」,我们常说「修心转念」。转不转换我们的念头呢?这要看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的念头只有自己最清楚。我们自己不转念我们的心,谁来帮助我们呢?
  你看在座的每一个人,你们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心。很多哲学家、心理学家都知道念头,从内心中发出来的念头。还有我们的情绪,脸红红地很生气的样子、脸笑咪咪地很高兴的样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内心表达出来的一个现象而已。生气、高兴...等等之类,我们透过讲话及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样子,来了解对方心的动态,而内心本质就不知道了。
  很多人表面上看起来总是笑咪咪的,讲好话、给好脸色非常地和气,可是他内心中可能却怀着非常不好的念头也说不定。所谓「笑里藏刀」。我们根本不知道他的内心在想什么?我们认为老师和上师会改变我们,这是没错,很久以来这样子的教学有些时候是可以改变的。但这必须要我们自己愿意接受改变才可以,如果你自己不愿意接受改变的话,那谁也没有办法改变你的心。
  我们的心,是我们自己最清楚的,自己内心的上师最清楚。我们可以改变他,我们的心自己最清楚,「改变不改变我们的心」完全要看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心是最重要的,我们要累积福报,学菩萨道,圆满六度及戒、定、慧菩萨学处,先要护心,没有保护好我们的心,就没办法修持菩萨道。

  一、守护学处之要--护心        (一)护心则能护一切
  (1)总说须护心
  1.欲护学处者 策励当护心 若不护此心 不能护学处
  【讲解】一个想要守护「菩萨学处」的人,应该要非常专注的护心。如果不能好好地守护这颗心,就不能守护好「菩萨学处」。
  的确如此。因为所有「作怪的」都出自于我们的心。心作怪、心没有保护好就得不到快乐,「得不到快乐」的原因是我们的内心没有累积善业。所以要好好的保护这个心,没抓到心、只抓住人是没有用的。
  例如:小孩子或者男女之间的感情,你没抓住他的心,心没有留在这里,就只是有个肉体在旁边而已。同样的,所以我们学菩萨道的人要好好保护这颗心。

  (2)纵心过患
  2.若纵狂象心 受难无间狱 未驯大狂象 为患不及此
  【讲解】如果放纵那像「疯狂的大象」般粗野的心,为什么要讲狂象呢?因为古时候印度疯狂的大象是非常恐怖的,大象的力气很大,它疯掉以后就不认得主人,遇上的统统都会被伤害。
  很久以前我的爷爷到印度,在马路上见过一只疯狂的大象追赶一个骑摩托车的人。那个人被追上以后被大象用鼻子卷死了。古时候没有麻醉枪...等等之类的武器,疯狂的大象没有人能制服它,非常可怕。放纵那像狂象般粗野的心就容易犯罪而遭到无间地狱的灾难。

  * 这世上,即使是尚未被驯服的大狂象或者狮子、老虎...等等野兽,其为害的程度也不至于像「心」那样严重,因为它们顶多也只能伤害我们的性命而已。还不至于让我们进入地狱受苦。
  * 它们对我们的伤害其严重性,无法和「我们的心带给我们的伤害」相比。
  * 心是最不好的,它的罪过非常多。

  不要认为我们的「心是好的」,我们所有轮回的痛苦是从哪里来的?从「恶业」而来!而这些恶业都是我们的心制造的,所以说来说去都是在说心是最不好的,这是心的过患。

  接下来说「心的功德」。「心」假如运用得好的话,也有非常大的功德。

  (3)护心功德
  3.若以正念索 紧栓心狂象 怖畏尽消除 福善悉获至
  4.虎狮大象熊 蛇及一切敌 有情地狱卒 恶神并罗刹
  5.唯由系此心 即摄彼一切 调伏此一心 一切皆驯服

  【讲解】如果完全以「忆念正知、正念」的绳索紧紧拴绑住那如「狂象般」粗野的心,那么,一切恶报的恐惧将完全消失。而且一切的福善也唾手可得。
  外在的敌人如老虎、狮子、大象、巨熊、蟒蛇和各种各类可怕的仇敌,有情地狱的守护卒,还有恶神和罗刹等妖魔鬼怪;只要我们系住这颗心,就能毫不畏惧地感化那一切外敌,单单调伏这内在的心,一切万物都将变得温顺驯服。
  以前老虎、狮子这些是最可怕的,但现在它们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要去动物园才能看得到它们,因为这是八世纪时候写的书。那时候的社会环境非常单纯,没有什么污染,人在大自然和动物一起生活,遇上这些会吃人的动物是很可怕的事。

  * 现在强盗、小偷...成了我们可怕的敌人。
  * 我们的心本来是非常柔软的,像水一样。但它现在被烦恼给僵固了,变得像冰块一般的坚硬。「水」和「冰」的本质是一样的。但一个「柔软」一个「坚硬」。差别很大。
  * 我们的本心是非常柔软的,如果我们调伏好这颗久被「贪嗔痴」蒙蔽的心,让「心」苏醒过来就能免除恐惧。外在的敌人自然就会消失不见。
  * 外在的一切万物都会显得非常温顺而且快乐,处在偏远幽僻的落后地区也是快乐的,生活在被污染、科学非常发达的地方也是快乐的。
  * 所以我们不要说生活在现代环境遭污染、环境被破坏...不要这样子讲,如果你内心幸福,可以生活在任何环境,都可以快快乐乐的一点都不会受影响。
  * 你们看那些西藏的高僧,有些生活在西藏无人居住非常偏僻的地方,有些则生活在美国、澳洲...等地。当长年居住海外的喇嘛和长年居住在西藏本土的喇嘛沟通的时候,他们的观念都是一致的,这就表示他们了解真理啦!

  外在的一切只是一个虚幻的假相而已。
  * 所以才可以变来变去。
  * 他们没有被外境而影响到内心。
  * 而我们一般人差别太大了,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就自认消费能力强、层次高。
  * 生活在乡下的人就认为自己和大都市人的想法不能相比...等等。
  * 有很大的隔阂跟差距。
  * 但是修行人就不一样了,
  * 所以他可以跟知识份子、科学家、文学家...相处得很好,也可以跟乡下人相处得很融洽。

  他们真正了解佛法的含义,

  我们没有调伏自己的心。
  那么到哪里都有敌人,我们台湾是比较文明的地方,但是恐惧越来越多。你看台北市家家户户都装铁门、铁窗、监视器...等等之类,即使住在乡下也是需要恐惧小偷...等等。去那里都免不了有敌人。
  密勒日巴在山洞闭关的时候,有个魔鬼对他说:「如果你不知道你内心里有个魔鬼的话,那么魔鬼不只我而已。还会有更多的魔鬼会显现,如果你了解最大的魔鬼就住在你的内心的话,那么,外在的魔鬼就会完全消失不见」。

  所以最大的魔鬼、最大的敌人
  是我们的内心哪!
  把我们的内心调伏好,
  那么去任何地方都是快乐的。

  (二)护心则护一切之理
  (1)过患依心
  6.实语者佛言 一切诸畏惧 无量众苦痛 皆从心所生
  7.有情狱兵器 施设何人意 谁制烧铁地 妖女从何出
  8.佛说彼一切 皆由恶心造 是故三界中 恐怖莫甚心

  【讲解】所有的过患都是从内心中而来!

  寂天菩萨说,不妄语的佛陀曾经说过:世上一切各式各样的恐惧以及无量的痛苦,都是内心里产生出来的。
  在座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你们都知道有十八层地狱,而且也清楚每个地狱的众生如何受苦。
  * 每个地狱都有各自的武器。且拥有:燃烧着烈火的铁房子、铜汁铁水、刀、枪、伤害众生的狱卒...等等。
  * 要建造一个「燃烧着烈火、规模宏伟」的地狱,并且还要用心设计、制造各式各样的兵器,是很困难的。
  * 那么,有情地狱中的那些「可怕的兵器」是谁故意制造的呢?
  * 「熊熊燃烧的铁板地」是谁制造的呢?
  * 我们知道整个八热地狱都是铁板做的,那么,这些铁是从哪里来的?创造这些不是很辛苦吗?
  * 比「地球」还大的「须弥山」是谁制造的?
  * 有这样一个工程师吗?
  * 铁柱山地狱中「妖女」又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
  --> 铁柱山地狱是由「男、女贪欲的心」产生而成的。比丘或比丘尼因为贪欲而破戒,如果没有忏悔的话,就会往生铁柱山。

  在铁柱山的众生会由「生前的爱欲对象」产生幻觉,会听到对方在上面呼唤自己。当历经「刀山剑林」劈割种种痛苦,到达上面时却找不到那个人。这时,那个呼唤自己的声音却又从下面传来。如此一再的反覆受苦,这样一个勾心挑魂的妖女或魔鬼又是从何处而来呢?

  * 在地狱中让众生受苦的狱卒们他们有没有罪过呢?一定有罪过!因为他们伤害了众生,让众生受苦,受苦的众生总不能说:「这是我的业报,狱卒们没有罪过」。
  * 譬如:一个人放火烧房子让我在大火中受燃烧的痛苦,我说:「这是我的业报」,但是你说放火的人没有罪过吗?让众生痛苦就一定有罪过!可以想像的,阎罗王是审判众生的人,他的罪过就更大了。
  * 佛说:「如此恐怖的一切灾祸患难,都是从往昔的恶心造业所产生出来的。」

  没有一个真实的地狱存在。熊熊的烈火、燃烧的铁板、妖、魔、鬼、怪...外在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恶业产生的。假如我们有一个没有执著的心,一个很平静的内心,那么外面就找不到一个恐惧的东西,任何「恐惧的因」到你面前就会化成「快乐的来源」。
  就好像:释迦牟尼佛在刚证悟成佛时,引起了很多世间鬼神的嫉妒。因为从此以后这些鬼神就再也没有办法伤害到佛陀。于是,他们用很多箭、刀...等等各式各样的兵器射向佛陀。可是,即使有能力将须弥山拿起来做武器那样的鬼神,当他们将兵器射向佛陀时,兵器一样都变成了莲花。

  因为佛陀此时进入大慈的禅定,没有任何事或物可以刺激得了他。

  佛陀的内心是那样子柔软,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伤害他。

  总之。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里面没有任何一件事比「恶心造业」更可怕。如果我们没有恶业的话,那么我们真的就没有敌人了。

  * 为什么修行非常好的人会没有敌人呢?
  * 为什么我们一般人的敌人却这么多?

  因为一般人每次在家里总是说「这个人这个」「那个人那个」做太太的说「先生那边亲戚的坏话」,做先生的每次数落「太太那边亲戚的不好」所以我们的敌人越来越多。
  如果请一个修养比较好、心地柔软随和的人来做公道人的话,他会站在各个人的立场说明各方的理由,不会伤害任何一方。这就是「随和」。

  * 我常常说:要「随和」,但「随和」要有智慧。
  * 我们没有智慧的时候,「随和」就容易被它所转。
  * 「没有智慧的慈悲」容易被骗。
  * 「有智慧的随和」别人没有能力骗我们。
  * 我们很清楚的观照一切,不会被外境所转。
  * 所以我们做佛教徒要有清净智慧的随和。

  我们大乘佛教是比较多善巧的,注重菩萨的方便法。小乘佛教则比较注重行为、戒条,规定得比较细比较硬。而我们认为细节的戒律是可以应时代、环境、情势的需要而略做调整的。我常说:「如果是为了想救一条鱼的话,是可以说谎的。」不要一直墨守成规的认为「我说谎话我就会破戒」,那么就没有能力去救一条生命。
  如果你因为某些原因,答应借钱给某个人,结果答应之后才发现他先前给你的种种理由都是不合事实的。这时候,如果你还继续将钱借给他,那就是错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发现被他骗了还借钱给他,我们愿意被他骗吗?不要这样想!因为他不会认为你很慈悲、很守信用,而是认为「你好笨喔!我骗到你了」。

  所有的恐惧都是从内心而来的。
  * 一般修行好的人,即使遇到家破人亡也不会让他痛苦。
  * 不是说他不伤心呐!
  * 而是他内心接受。
  * 本来因缘就是这样子。没有一件事不是因缘而产生的。
  * 世间万事无奇不有,怎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所以他很坦然,
  你们不要认为这是无情,
  真正的悲情是这个情。

  一般人认为父母亲死亡时痛哭到稀里哗啦才算是「有情」。这是「有情」没错。但是方法错误。有些人说:「男、女之间是无明的感情」。我喜欢他、我爱他,我也要他爱我、喜欢我。一旦不如自己的意就嗔恨他、伤害他。这是没有慈悲的感情。这是无明欲望的情!
  真正的情是「只要他快乐,我怎样都可以」,这才是真正的情。我们对小孩也一样,我们要求小孩一定要按照我们的方式去做,我帮他付钱,我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情。但他要听我的,按照我的想法去做,如果小孩照我们想法去做他会很痛苦,他要怎么办?如果小孩不照我们的意思去做,我们就打他骂他,那就是满足我们的欲望而已啦!不是真正的慈悲。
  修行好的人就非常的随和,只要对方认为对的话就可以啦!有些时候对方会产生无明做不好的时候,就客观的跟他说,如果他不听的话也不会产生担忧。因为担忧是没用的,如果担忧有用的话,那么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他们就好可怜喔!一点都不快乐,因为我们每个众生都那么痛苦,我们每个众生都像他们的子女一样。我们的子女很痛苦的时候,做父母的当然心疼。观世音菩萨...他们好辛苦,要一直担心,担心当然心情不好,没有快乐,不是这样子!
  他们非常的快乐,他们非常的疼我们、爱我们,但是你没有办法让他们痛苦。因为他们知道所有的痛苦都是虚幻的,所以不需要受这个痛苦。
  所有的恶业、痛苦都是从内心而来,所以不要一直执著在外境上的一切。我们所说的净土,是一样的环境就可以得到一样的快乐吗?净土是什么?环境非常进步、非常庄严就是净土吗?
  相信在座各位应该都没有看过极乐世界,包括我也没有看到过,但是很多人认为极乐净土是非常壮观的、很漂亮的。那边的房子都是华丽而舒适的,我们要把人间变成这样一个环境。这些对下根器的人讲是可以啦!但是我们内心没有净化的话,外在再庄严也一样会有烦恼。把「内心转化成净土」才最重要!
  如果说:「刚开始利用外在庄严的环境来转化我们的内心成净土」,这样子解释是可以,但是大家都要知道究竟的佛学重点不是「外在」!不然如果外在庄严就叫净土的话,那么纽约、东京...等等城市都那么美丽,那么它们都是净土喔?城市越发达、越漂亮的地方,居民的烦恼就特别多,在台湾的时候我听人诉说他们自己的内心是如何承受着痛苦和压力。
  真的不要羡慕外在的环境,因为外在的这一切都是从内心中做出来的,内心太辛苦、太累了,很痛苦!我们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把内心变成净土?」

  首先要保护心啦!
  要怎样保护呢?
  用正知及正念来保护这个心!
  不要让它被烦恼贼偷走。

  以上所说痛苦是由心产生的,接下来说善业也是由心产生的。

  (2)六度依心    (2.1)布施依心
  9.若除众生贫 始圆施度者 今犹见饥贫 昔佛云何成
  10.心乐与众生 身财及果德 依此施度圆 故施唯依心

  【讲解】很多人认为「行菩萨道」很辛苦。做不到。其实我们菩萨道修行六度也是以「心」为主。

  我们可以很快乐地行菩萨道,如果必须消除一切众生的贫穷才能圆满施波罗蜜多的话,那么现在依然可见许多饥饿的众生,过去诸佛又怎能圆满施波罗蜜多呢?
  你们看北韩、非洲...等等还有那么多受饥饿的人,即使在台湾也有流浪狗、蚂蚁...都是非常饥饿的众生。那么,过去迦叶佛、释迦牟尼佛怎么圆满施波罗蜜多呢?如果没有圆满「布施波罗蜜多」如何成就呢?不是这样子,如果你们这样子想:「要天下没有一个贫穷的众生才算圆满施波罗蜜多」的话,行菩萨道就非常非常的辛苦,这样子是做不到的!
  如果有人乐意将「一切财物及果位功德」毫无保留地施给所有的众生,经说:「以这样清净的舍心就能圆满施度」。因此,施波罗蜜多完全以心为主导。对财物、功德毫无吝啬的心我们现在做不到,因为我们是凡夫需要生活、需要物资。
  《入中论》说到「初地菩萨就能依众生需要而布施」,现在我们的时间还没有到,真的做不到,也不可以这样做。到初地菩萨的时候就能以清净的心圆满布施度。圆满布施度并不是说让天下没有一个贫穷的众生,这是做不到的!

  (2)六度依心    (2.2)净戒依心
  11.遣鱼至何方 始得不遭伤 断尽恶心时 说为戒度圆
  【讲解】持戒以「心」为主,要持戒圆满需要把鱼、虾、青蛙、鸽子...等动物送到什么地方放生,它们才不至于被杀害呢?

  有些人说:「你们放什么生呢?在市场买的鱼并不能适应河流的水质,把它们放生到河流里过几天就会死,你们是在放生还是放死呢?」

  不用怀疑,当然是放生!

  当我们放生的时候,旁边有人在钓鱼,如果被钓到不也是死路一条吗?我们怎么办?这样做也不是,那样做也不行,那要怎么做呢?这是不了解佛法的重点。

  * 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让它们完全不死」的地方来安置它们。
  * 这是做不到的。
  * 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它要被杀的当下,救它一命」。
  * 至于以后,「是生或死」要看它们自己的福报。看它们自己的因缘。
  * 假如没有人钓它,动物之间也会自相残杀。
  * 鱼被鸟吃,鸟又被人打。
  * 就如我看到一个人正遭受被强盗杀害的当下,我去救他一命。但,那个人说不定过不久也会遇上车祸或生重病死亡啊!
  * 我们没办法把它们带到完全不死的地方。动物与动物之间,大的吃小的,小的住在大的身体里面。

  人虽然没有互相吞食,但也是互相伤害、互相骗来骗去才能生存的。做生意、上班、政客...都一样,完全找不到一个不会伤害众生的地方,要一个不死的地方只有悟道、了脱生死才可以!所以这是做不到的!
  一个人要守戒律,并不是远离色、声、香、味、触五妙欲的迷惑。假如这里有很多美女,我就没办法守戒。假如这里东西不好吃,就想用肉来炒菜,假如这里东西不好看就想去偷!
  即使你「身囗」没有这样做,那么,这些诱惑如果无法完全避开的话,我们就难逃五毒的侵害。你今天没跟这个人相处,说不定过几天也会遇到这个人。过几天没遇到,过几个月或者几年也许还是会遇到这个人。为了害怕色欲诱惑,远离现在这个美色,到别的地方还是有别的美色存在!
  因缘就是这样子。我们遇到各种诱惑是免不了的。遇到诱惑并不是避开它,而是要知道如何不被诱惑。小乘的戒律是远离它,远离它的目的就是要学习它、研究它,了解它之后它就没有能力伤害我们。
  藏传佛教从小乘到大乘、金刚乘都有圆满的教育,我们没有说哪个好或者哪个不好。有些瑜珈士有老婆、有子女,可是他们能够给很多穿着袈裟的出家众灌顶或者教学,怎么可以这样子呢?
  我们西藏人不在乎外表上有没有太太,虽然他是个在家居士,但不是在家居士就表示是下根器的,而出家众就是高高在上,不是这样子!

  * 身份上,出家众代表是释迦牟尼佛的后代没错。因为这层原故,我们尊敬他。但对在家居士并不是崇拜他的外表,而是尊敬他内心所拥有的佛法智慧。我学不到的、没有的东西,我们想学的东西他已经修到了,我们因为需要而向他学习,学习好的方面!
  * 如果是为了「外表上穿着漂亮的袈裟仪态庄严」而礼拜,现在我坐在这里像个佛像很庄严,你们向我礼拜。那么,再过二三十年我变老了,满脸都是皱纹,站都站不直,一点都不庄严了,那时你们拜是不拜?如果你们是因为「外在的庄严」而礼拜,我想再过几十年你们就没有兴趣拜了,因为不庄严啦!
  * 这个重点要拿捏得很清楚。我们对出家众尊敬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三宝里面僧宝的象征(证悟的初地菩萨以上,才是真正的僧宝,四个以上的比丘是僧宝的象征)。所以我们对僧众非常地尊敬,尤其在我们彰化在家居士对所有的出家众都是一样的尊敬,认为出家众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后代,是维持佛法的象征。不管他有没有学问,对佛法有没有理解,都平等的叫师父。而其他有些地方的人则会说「喔,是喇嘛啦!」认为「仁波切」、「堪布」才可以叫师父,喇嘛没什么了不得。

  不要怀疑在家居士怎么可以为人灌顶或教学?
  * 虽然是个在家居士,但他对佛法有充分的理解、为人谦虚不傲慢就值得尊敬。
  * 像我们宁玛巴的敦珠法王、顶果钦哲仁波切...
  * 他们对佛法非常的精通又是个修行者,为人都非常的谦虚,谦虚到一个乞丐也一样平等的看待。
  * 他们虽然是在家的瑜珈士没错,但他们非常值得人们钦佩。
  * 如果有人自认为自己有太太、有儿女、对佛教理论又非常了解而很骄傲的话,那就不值得尊敬了。
  * 因为他没有往内调伏心!比一般人还差啦。
  * 他会的在场的人都会,娶妻!喝酒!满街的人都会,他的贪、嗔、痴、傲慢心比我们一般人还重,值得尊敬吗?
  * 不管他的招牌有多大,某某大法王.........的称呼,这是假的,什么法王他一点都不值得尊敬。

  持戒的重点是什么?
  不管是小乘、大乘、金刚乘都一样,持戒是「不可以做伤害众生和伤害自己的事情」就叫持戒了。这是戒波罗蜜多。我们以为男、女谈恋爱的时候,双方都认为不会做出伤害对方的事情,都是出于自愿的。但是后来造成不好的结果时,两个人都痛苦,彼此都被伤害到,这是无明呐!刚刚所讲「持戒是不造任何伤害众生的因跟果」,这样才是持戒,持戒是以心为主。

  (2)六度依心    (2.3)安忍依心
  12.顽者如虚空 岂能尽制彼 若息此嗔心 则同灭众敌
  13.何需足量革 尽覆此大地 片革垫靴底 即同覆大地
  14.如是吾不克 尽制诸外敌 唯应伏此心 何劳制其馀

  【讲解】这里说安忍是靠心!

  这世上,顽劣的有情众生多得像虚空一样,怎么可能全部制服他们呢?
  * 虚空是没有边的,哪里有虚空,哪里就有众生。
  * 哪里有众生,哪里就有烦恼。
  * 哪里有烦恼,哪里就有顽劣的众生。

  烦恼就是「贪嗔痴」、嫉妒、傲慢。有贪欲心的人、有嗔恨心的人、有嫉妒心的人存在时,跟他们相处起来一点也不舒服,我们要如何完全调伏这些众生呢?
  * 整个台湾不好的人都消灭了,别的国家还有很多不好的人;
  * 整个地球不好的人都消灭了,其他星球还很多。
  * 所以要完全调伏这些众生是做不到的!
  * 所以,如果能止息内在所有的嗔心,不就等于消灭了外在的一切敌人吗?

  的确如此!

  譬如说:我们为了不要伤害我们的脚,何必要那么麻烦去找足够的皮革来覆盖大地、然后才出门行走呢?这是不可能的!找不到一块那么大的皮革!为了不伤害我们的脚,买很多牛皮覆盖在全台湾的土地上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这里不说塑胶呢?
  古时候没有这些啦!我们小时候所穿的鞋子都是皮革制成的,我想寂天菩萨的时代也应该是这样子的。所以只要用一小片皮革垫在鞋底走路,不就等于盖住了所有的地面吗?同样地,我也不可能完全制服外界的一切仇敌,我只要努力调伏内心的嗔恨就够了。何必费神去克制其他外在的敌害呢?

  的确如此!

  * 我们内心快乐,去美国也是快乐的,去英国也是快乐的,去任何地方都是快乐的。
  * 把内心调伏好,自然所有的敌人就都会消失不见。
  * 找不到敌人的时候,当然也找不到痛苦。
  * 我们一直想要快乐,但是一直找不到。
  * 当我们调伏好内心的时候,我们想要去寻找痛苦一样也找不到。
  * 就好像去一个黄金做成的世界里,找不到一块石头,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忍辱是靠心呐!

  内心调伏好外在的敌人自然而然就被驯服了。

  (2)六度依心    (2.4)精进依心
  15.生一明定心 亦得梵天果 身囗善纵勤 心弱难成就
  【讲解】如果勤修三摩地(禅定)而生起一种明朗的定心,就能获得生梵天等色、无色界的果报。如果精神散漫,那么即使「身囗勤行善业」也得不到生梵天的善果。

  从前有一对母女都快要被水淹死了,这时,母亲升起这样的念头「我死没关系,希望我的女儿平安就好了」。女儿也在这个时候升起「我死没关系,希望我的母亲平安就好了」。
  她们的心定在这个善念之中,两个人都往生了,因为她们有这样一个明亮的定心,所以她们两个都往生大梵天。我们做大礼拜也好,念诵佛经也好,短短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心能够定的话,那个果报就可以让我们生在色、无色界了。

  * 但因为没有证悟空性,所以还不能解脱。
  * 假如我们没有这样的定心,即使我们拼命做大礼拜,从早拜到晚,一天拜二、三千拜,一个月二个月..一年两年...拜了好几十万、好几百万拜。如果我们礼拜的心态是注重数目的累积,持咒也是一样,以一个「累积咒数」的心态在念诵,心不定,身体却很勤劳。
  * 囗诵没完,那么它的功德是非常有限的。

  精进以心为主,「心」精进是最重要的。所有的念诵、礼拜都是为了转化我们的心,布施也好、盖庙也好、建佛塔也好...等等,都是为了累积善业。

  为什么要累积善业呢?
  因为我们需要福报,有福报才有智慧,有智慧才有快乐,所以我们的「心」精进最重要。

  大圆满前行说:「念咒的发音标准与不标准有百遍的差别,心定与不定则有千万遍的差距」。

  (2)六度依心    (2.5)静虑依心
  16.虽久习念诵 及馀众苦行 然心散它处 佛说彼无益
  【讲解】静虑靠心。

  如果一个行者长久地修习念诵和其他的一切苦行,但是内心却老是向外缘流散,洞彻真理的佛陀说:那是无益的。
  闭关住在偏僻的山区,吃、住都很粗简不讲求。粗食、野菜、山洞、树下,随便吃、随便住。每天都在念佛、持咒、修仪轨、作大礼拜,身体闭关苦行,心却向色、声、香、味、触五妙欲方面想,功德是很小的。

  因为没有抓到修行的重点。

  我的老上师 突丹丘吉札巴仁波切 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没有调伏我们的心,闭关修行是没用的,在一个「野山上」盖一个「野房子」住一个「野身体」,里面有一颗「野的心」,是没有意义的!

  * 所以光是住在很偏僻的森林里面是没有用的。
  * 动物一直都住在那里,动物很厉害吗?动物一点也不厉害,很笨!
  * 所以我们要去山林闭关之前,闻、思是非常重要的。
  * 学到之后才去那边修。所谓「修」是说「闻、思了解之后,维持那个你所明白的状况才是修」。

  不然去那边干什么?

  我现在先把门关起来,不让人看到我,这样就是高僧吗?不可能的喔!你们不要认为「闭关几十年」就是「高僧」,是不是「高僧」先要看他的心灵,他的心里有没有变得贪、嗔、痴比较少?是怎样子的?

  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吉美林巴大师说:你有没有闻、思呢?看你非常温和的话就表示你对闻、思做得很多啦,表示闻、思往内发展而没有往外挥洒,把它当做镜子而没把它当做眼镜,有没有修呢?看你的贪、嗔、痴、傲慢有没有减少,如果没有减少的话,表示你一点都没有修啦!

  * 「闻、思」当镜子是看自己。
  * 「当眼镜」就是看别人。
  * 佛法是调伏自己、看自己缺点的。
  * 「闻思」很多的话,我们会变得非常的客气。
  * 贪、嗔、痴没有减少的话,不管「闭关」或「闻思佛法」都没有意义。

  如果为了修行而不享用既有的条件,那真的是浪费,要修行并不需要不吃不喝。我们是可以利用它的,我们可以吃的很饱,吃饱了才有好体力,有体力才可以更精进的学习。
  我们并不是有好吃的东西,还要去找更好吃的东西,并不是为追逐食物的美味而忙碌,所以佛子行三十七颂说:「富裕有富裕修行的方式,贫穷有贫穷修行的方式」,各个情况都可以利用就是善巧。
  学菩萨道一点都不辛苦,它可以依自己的情况而修行,重点在心态上面。如果我们要去台中,没有车子开,我可以用走路的!不走路可以坐火车、骑摩托车...等等,一样可以达到目的。

  心散乱,修行再多也是没有用的。

  说个故事,我在印度佛学院的时候,曾经和两个喇嘛去莲花湖,也就是莲花生大士出生的地方朝圣。需要三天的时间,去到那里我们就住了下来。第二天我们爬山去看莲花生大士闭关过的山洞,在那附近几百公尺内有很多阿尼(尼姑)在那边闭关。她们的生活蛮艰苦的,对我们很亲切,我们中午刚到那里,有人就给我们一些吃的东西。正在吃东西的时候,外面传来吵杂的声音,仔细听才知道,原来是两个阿尼为了一件东西在吵架。

  住在上面山洞的人说:「你上次向我借的东西到现在还不还我!」

  住在下面山洞的人回答说:「我早就还你了!你现在还要向我要,真是不要脸!到我家门囗来要东要西的。」
  哎呀!怎么会这样子呢?虽然在这么好的地方进行苦修。但是没有调伏内心的话,真是可悲!没有用的!就好像动物一样,动物它们一直都住在偏僻的地方。但一直没有能力调伏它们的内心。我们内心调伏好,住在都市、住在很吵杂的地方都没关系。就好像莲花生长在很污浊的地方,但一点也不会损害它的洁净一样,我们的心是非常重要的。

  (2)六度依心    (2.6)智慧依心
  17.若不知此心 奥秘法中尊 求乐或避苦 无义终漂泊
  【讲解】如果不能认识佛法最主要的关键,「心」的奥秘或空性胜义谛的话,那么纵然努力追求快乐、避免痛苦,仍免不了要在三界中毫无意义地漂泊。

  我们要抓住佛法的关键,佛法法门众多。比方说:藏传佛教有非常多的唐卡、佛像、本尊...如果都要一一去了解、研究这个代表什么,那个代表什么,我的头都痛了。没办法记得那么多,我本来对佛像的认识并不太多。
  我们在佛学院并没有研究佛像,只是研究佛经的含义。反而到台湾以后这方面进步太多了,因为很多人在问,那我就必须去看书、去研究、去问。那个佛像有多少手臂是象征什么、这个佛像有多少个头是象征什么...

  因为本尊的数量很多,如果我们要各个都去认识他们的脸孔是非常困难的。对一个凡夫及初学者来说这些并不是很重要。
  阿底峡尊者是西藏后盛时期非常有贡献的一位大师,他问他的学生就敦巴:「你如何把握佛法的重点呢?」
  就敦巴回答:「这部经里面怎么讲的,就按照这部经所讲的方式去修,这部律里面怎么讲的,就按照这部律所讲的方式去修。这部论里面怎么讲的,就按照这部论所讲的方式去修。」

  阿底峡尊者听了以后说:「我还是要到西藏一趟!」

  这表示那样的方式是不对的!不管经里面讲的、律里讲面的、论里面讲的、小乘讲的、大乘讲的通通都要归纳在一起,重点要抓住!我们短短的人生如果每一部经、每部论都要听、都要学的话是学不完的!就好像各行各业一样有些当老师、有些当医生、有些做生意、有些当科学家...如果我们每一门学问都要学的话,怎么学得完呢?
  即使我们的寿命有几千年也没办法学那么多,你看我们这边大藏经就有那么多本,如果每本都要去看、去研究的话,那是做不到的!西藏有那么多教派、那么多高僧写的书,学不完的!

  * 不用这样子做,抓到重点以后都是一样的。
  * 就好像我们研究水,真正了解水的本质以后,台湾的水、西藏的水、自来水管里的水、马桶里面的水、杯子里面的水...清清楚楚的。
  * 都是水,一样的!
  * 清净的水、污浊的水都是水,不要分别这个水不透明。那个水太脏。
  * 不要这样子,所有的都是水!
  * 不管它怎么变都一样,本质上都是水!
  * 不管那一部佛经说的重点都要抓住关键在那里?

  关键是心的奥秘-->「空性的胜义谛」,这是奥秘吗?当然是!
  * 你看,我们看不到我们的心呐!
  * 我在这边可以看到你们每一个人的面孔,每一个人的身体。
  * 但是看不到你们的心,心脏是不是你们的心呢?不是啦!
  * 心脏只是有机能的一块肉。现在心脏可以交换,人工心脏也可以做出来,如果心脏是心的话,现在某甲的心脏换成人工做的,那他就变成不是某甲罗!
  * 所以心脏不是心哪!

  「心」看不到、摸不到但可以感觉。你们不像石头,我讲话你们可以听得懂、有表情。这是心的力量产生的。「心」说'没有又有'清楚的一面,就是没有办法说明白它的样子。

  * 例如:心的颜色、心的形状...等等。
  * 这是心的奥秘,心是非常奥妙的。
  * 所以我们要了解它,认识它。
  * 如果我们没有了解它的话,就避免不了要在三界里面漂泊不定。
  * 就像空中的羽毛,随风吹到哪里、它就飞到哪里。
  * 没有定向。没有停止的时候。
  * 我们被业风吹送在六道中轮回漂泊不定。
  * 业风把我们吹到人间我们就要到人间。
  * 业风把我们吹到富裕人家我们就暂时住在富裕人家...

  所以要断绝轮回的「根」,我们必须了解心的本质-「空性」,心是非常重要的。

{返回 久美多杰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菩萨行》讲解 第五品 护正知(续一)
下一篇:《入菩萨行》讲解 第四品 不放逸(续二)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三)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二品 忏悔罪业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八品 静虑(续二)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六品 安忍(续四)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2处生中阴06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七品 精进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0处生中阴04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23法性中有02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二品 忏悔罪业(续)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六品 安忍(续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47 摔交[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六 天法本生谭[栏目:第一篇]
 皈依的五种学处[栏目:达真堪布]
 学习仪轨(道智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珍宝人生[栏目:希阿荣博堪布]
 十黑业道中之邪见,不外断常二见,然断常二见,共有多门,应如何差别其轻重?[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最近常看到有柔和的光,但没有看到佛来接引。[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小孩念佛可不可以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禅板[栏目:佛教常用器物]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四品 不放逸[栏目:入菩萨行·如石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