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佛教与孤儿
 
{返回 衍慈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15
佛教与孤儿
 
佛教:是指佛陀一代时教(教育),若广义而说,三藏十二部(隋朝智者大师将佛陀一代时教判为五时八教),但其要义归纳是三方面:
 
1. 教人为善,导出因果轮回的规律,以五戒十善来改造人生身口意不正确的三业,实现人天目的。
 
2. 出世解脱,主要思想,以苦、空、无常、无我之法,自修自证,出越三界,了生死得自在为目的。
 
3. 舍己救人,大乘菩萨根本的精神,修习六度,心量广大,慈悲为怀。
 
孤儿:也许大家亦有知道中国传统,因受重男轻女的观念影响,尤其是限生育一胎,故出现堕胎,及常有女婴被抛弃的社会现象,有的掉在路边,有的就放在寺院门口,有的甚至被掉在垃圾桶等处,若有见闻者,实令人痛心。婴儿刚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对世情豪不了解,未知分别事非、亲疏,就被这个世界上的人所抛弃,他是无辜的。在佛教来说,众生六道轮转,流浪生死,据其本业因果受生,为此当知,孩子投生到某一个家庭,在过去世,与这对父母必有因缘,有父母此二缘外,还有自己的一份缘,具此三缘,方能成胎。所以勿论婴儿是男是女,应要珍惜这段缘份。抛弃婴儿(女婴),甚至打胎,或一个或几个乃至多个婴儿,这都是大众缺乏正知正见,不顾因果的行为。
 
有些孤儿虽不属是弃婴,而他(她)们生长在极落后贫困山区或边地。近月笔者走访了多名孤儿背景,其父母皆由交通事故翻车,或病危无钱医及被人杀害等而死亡。还有的孤儿自从出生后就不见其父母,生活无法依靠,尽至流落街头。
 
佛教慈悲的含义,慈者:能给众生快乐,悲者:拔济众生之痛苦。众生不但是指全人类,而是包括一切有情动物,都称众生,慈悲是对任何种类的众生,都要有爱护的心, 何况人类。即是说众生苦就是我苦,众生生病即是我病,众生有痛楚即是我痛的心。这种心不单是仁慈,而且是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讲无有任何亲情、友情、感情等的关系,只是有生命者都要给他们方便与快乐,及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同情和救济。故有佛弟子乃古今大德,在社会上有见及此,对这些不幸的人,起有一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如近代圆瑛法师,太虚大师等大德。而有许多佛教团体,实行佛陀的慈悲,成立多项社会慈善机构,设有孤儿院,收养这些孤儿,希望好好培养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将来好好做人,好好为社会服务。
 
若大家明白因果,实践自利利他,达到众生(人人)平等,那就当要爱惜这小小生命,但对视社会上的弱小及无依者,郄不宜抱着视而不顾的观点,对所有的孤儿犹如赤子,给他(她)们温暖,大家每天只需节省一口饭或一文钱,可帮助一些孤儿。这就是佛教与孤儿一颗光明无碍的慈悲心。阿弥陀佛 !
 

{返回 衍慈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新年进步
下一篇:信佛与受戒
 与人分福
 生命的烛光
 佛之知见
 从商之智慧
 慈悲
 人心
 忏悔与自恣
 以「《金刚经》的智慧共建和谐社会」
 佛教的戒律在当今时代
 喜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七十二讲 普贤上师言教-依止上师-依师之次第-修学上师之意行6[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我的人生因佛法而改变(净觉)[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44 请学习如何有智慧地不打扰[栏目:在生活中禅修]
 通过网络或者光盘是否能获得传承[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栏目:温金玉教授]
 持戒[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佛法与你 第六课:永恒的真理—四圣谛(上)[栏目:达摩难陀长老]
 如何理解“精进”修行[栏目:仁清法师]
 编序[栏目: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栏目:明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