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感而遂通与感应道交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39

【感而遂通】

    一千六百多年前,慧远大师与荆州名士殷仲堪在东林寺内一泉边品茗谈易,甚为融洽。殷仲堪赞大师“师智深明,实难庶几!”大师亦赞殷辩如泉涌,“聪明如斯泉”,聪明泉因此得名。其间殷仲堪问慧远大师:“易以何为体?”大师回答:“易以感为体。”
    据《周易·系辞传》,“易无思也,无为也,寂而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易之体是“无思”,就是没有思维,超越思维的;“无为”是不加造作,无形无相的;寂而不动但是又灵明不昧,一感就马上显发出来,“感而遂通”。有感就有应,显现在卦的爻相上,所以爻相就包含了很多信息。

    所以易是很神妙的。神是“圣而不可知之”(引自《孟子·尽心下》),神妙莫测,但又真实存在。正因为“天下之至神”,就是神妙到极点,才能“不行而至,不疾而速”。如果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无法理解“不行而至,不疾而速”,要从感应的层面,才能理解这些文句。

【感应道交】

    “感应道交”是净土法门的重要特质。感,是从凡夫众生的层面来看,净业行人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是从佛的角度来看,阿弥陀佛的悲愿威神为所应之法。能感与所应通过生佛平等的心性来传导、互动、交融。通过同体的通道,就能召唤弥陀名号的德能,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

    阿弥陀佛对我等众生所应的救度力量十劫以前已成就,这种悲愿威力也在吾人的心念中。只要信愿具足,能念之心与所应的佛力即时感通。阿弥陀佛整日伴随着吾人,须臾不离。如同洪钟待叩,亦如寂而不动之易体,感而遂通。感通后神妙莫测。阿弥陀佛愿力亦复如是。

    把握感应道交的原理,便能体认净土法门的本质理念,信根、信力也能顺利建立起来。是故净业行人以至诚心念佛,即可契入感应之道,成办往生大事,万修万人去,斯语真实不虚。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净土宗须下钝功夫
下一篇:菩提心的功德
 一函遍复讲记 第二部分 略述信愿行
 学净土宗须下钝功夫
 《劝修净土诗》第十六、十七首
 《念佛圆通章》亲友喻——念佛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二十讲
 答疑释惑 深信因果篇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十讲
 众生恶业感召地狱境界
 《无量寿经》之衣食自然
 《无量寿经》之阿难启请(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七日念佛」有两种解释[栏目:大寂尼师]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三十六集[栏目:天台小止观讲解·成观法师]
 激流勇进是勇气,急流勇退是智慧[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业果[栏目:梭巴仁波切]
 学会承受心灵的苦难[栏目:活在当下·静心修行]
 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第五章 死亡、死后与出生[栏目:陈兵教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九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一集]
 一念之义,遂免刑罚[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宇宙万有本体论(6)[栏目:慧律法师]
 首愚法师开示[栏目:首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