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清凉风 清凉月──夏日炎炎话清凉
 
{返回 宽运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20

清凉风.清凉月

          ──夏日炎炎话清凉                        

     依佛法来说,「清凉」一词,含有烦恼熄灭的意思;佛教认为,因无明遮障而生起的种种烦恼,有燥热的作用,会使人心情急燥、情绪紊乱,因此,消灭烦恼,袪除急燥,在心境上获得安宁清静,即称为「清凉」。

    时序已至仲夏,炎炎夏日,炽热如火,由是想起弘一大师的《清凉歌》:「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清凉风,清风解温,暑气已无踪。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清凉水,清水一渠,荡涤诸污秽。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

    诵读之下,我们的身心也仿佛充满了清凉:我们的心地有如月的皎洁,有风的清爽,有水的温润。歌词中清凉的意境,可以说实在是一贴清凉剂,令人当下身心暑热全消!

  人间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唯于夏日世人方知企慕清凉的感受,方知清凉的舒适自在。如《涅槃经》中说:「譬如盛夏之时,一切众生常思月光。月光既照,郁热即除。」而弘一大师的《清凉歌》,显然不只是讴歌清风明月的清凉而已,更是藉以喻心,以「法风」之清凉,消解人心苦闷之热恼,以清凉之「法水」,荡涤身心之污秽,以期身心无垢,心地光明,以证自心之「清凉月」。在弘一大师心目中,清凉是究竟觉受,含容一切,是涅槃、永恒,是「无上、究竟、真常」。若以禅之觉受而言,清凉亦不失为禅悦的究竟层面之一。 

    在佛教领域中,亦不乏对清凉觉受,清凉之境的仰慕、称许。佛学中有以「清凉」作为与「涅槃」同义的解释:如「烦恼炽然热恼永息故,名为清凉」(《二解瑜伽》七十卷);「清凉者:谓一切苦、皆寂灭故,极清凉故」(《三解瑜伽》八十三卷);「何故此灭复名清凉?诸利益事所依处故。一切清凉善法所依,故名清凉」(《四解杂集论》八卷)。

    又以「清凉池」喻涅槃之无恼热:「人大热恼,得入清凉池中,冷然清了,无复热恼」(《大智度论》),期断一切憎爱之念使为清凉之三昧;华严宗四祖因「以妙法清凉帝心,遂赐号清凉法师」(《佛祖统纪二十九》);而五台山又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佛菩萨于中住止,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以与其眷属与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华严经.菩萨住处品》);憨山大师十九岁请证无极大师,而慕清凉,自号澄印,「自此行住,冰雪之境,居然在目,矢志愿住其中」。(《憨山大师年谱》)

  对身心的热恼而言,外界的月、风、水岂能将之全然消退?白日则无月,凉风亦不会时时飘来,而雨更是不期而至,求之不得,而人有世间种种的工作、事务,也不可能镇日浸浴在「清凉水」中。况且如有「火炉」之称的南京、武汉、重庆等地,盛夏时高温常达摄氏四十度或以上,日间酷热难耐,即使晚上凉月遍照,也难消暑气。

   俗语有谓:「心静自然凉。」其实甚有道理,因我们的身与心是互相影响着的;世人所说的「清凉」多指身体的感受,而佛教中所说的「清凉」则是融通身、心的觉受。人们面对炎热的天气,应该尽量减少室内、外的活动量;与此同时,更可以学习禅修,使妄想、杂念减少,心境渐臻澄净专一,也可以获得清凉的感觉。如《大集经》卷十四云:「有三昧,名曰清凉,能断离憎受故。」

     可以说,清凉是一种清静无为但又活泼自在的心灵境界,超越所有执着、烦恼、计度,无形役追逐之心,是恬淡寂灭之境;却又超越一切、包容一切、成就一切。换言之,「清凉」是本性的呈现,但必须靠我们自己觉悟、体证。若能把心中的热恼、贪求、执着消除净尽,本性的清凉就自然会显现。所以,如果我们欲想得到清凉的受用,就必须找到正确的法门,依法修持,让身心融入性海之中,悟明本性,从性起修,确实行持,如此,自能得到真正的清凉与自在。

 


{返回 宽运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朝阳佑顺寺第二届(2011)佛教文化夏令营
下一篇:净土在那里?
 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二)
 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渡人舟──宽运法师观音菩萨圣诞开示
 悉达多太子与频婆娑罗王(一)
 出世解脱之善因 八关斋戒 十二
 十善业道之不偷盗
 宗教与全球伦理──「人性尊严」的价值与意义
 菩萨献身
 出世解脱之善因 八关斋戒 二
 无上菩提之本──三皈五戒(第十一~第二十)
 「苦」从哪里来?如何是离苦得乐的方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一(贾曾)[栏目:隋唐居士名家文集]
 第二部 第十一章 日常生活的治疗[栏目:西藏医心术]
 首届:首届生活禅夏令营员笔谈会[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楞严经》轻松学 卷四(之五)[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第六章﹕泛爱众 Chapter Six: ..[栏目: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五百罗汉 220、护妙法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受念住的研究[栏目:林崇安教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九七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您认为,目前的佛教传播是否比较缺乏像电视等这种弘法形式?现代化的各种弘法方式主要会带来哪些好处?[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随喜回向循环下去我的功德是否无限增长?还是对功德的贪著在增长?[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