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如何养生?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50

《财富品质》:本期杂志为如何养生提出了不少建议,能请您从佛教修行的角度给我们一些指导吗?

  济群法师:健康的生活,关键是知道如何抉择,知道什么该做而什么不该做。因为行为会成为习惯,进而演变为性格和心态,成为左右生命的核心力量。现代人的需求很多,这种过度在乎会使人不知不觉中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固然焦虑,得到后又会因担心失去而恐惧。于是乎,心始终处于动荡和不安之中。

  修行,是让我们的心超越这种患得患失的状态,回到当下,回到心的本来状态。所谓当下,就是没有设定,也没有起点和终点。现代人往往觉得压力很大,这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自我设定的执著。有设定,就会有期待,很多常态就会被这种期待放大,变得不同寻常,变得让人紧张。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等待中的时间会比平时慢得多,也无聊得多。原因就在于,这段时间被我们附加了设定和期待,从而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如果没有这些附加因素,同样是在等待,但内心仍是安然的,波澜不起的。


——摘自《用佛法解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理解“君子之交其淡如水”的古训?
下一篇:什么是参话头?
 是一辈子做该做的事,还是一辈子随性地做事?
 佛法讲不杀生,但植物、真菌等也都是生物,那么吃素是否也意味着杀生呢?..
 柏林夜话
 学佛所发的愿心,和妄想分别的心有什么不同?
 法师说做人要中观,乐观难道不是更好吗?
 为什么宗教进行了数千年的努力,人性的弱点依然照旧?
 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
 企业家为什么热衷于学佛
 希望往生极乐是否也是一种执著,是否有违佛法所说的无相、无求?
 南大答疑 二·正信与迷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学密宗首先要知道密宗的殊胜之处[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如如不动,了了分明[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九三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万死千生百磨练[栏目:宣化上人]
 光明之旅 慈成加参仁波切 修学传承简介[栏目: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怎样才能入三摩地,入三摩地的境界如何区分和把持?[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06-017慈悲.智慧.力量[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毗婆舍那禅 第三章 修习念处禅的七种利益[栏目:恰宓禅师]
 归依后要多长时间才可受五戒?[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四五、我对台湾佛教的希望[栏目:慈航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