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无所住而生其心”和“制心一处”是否矛盾?到底应该住还是不住?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714

问:《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师父们经常说要“安住其心”,又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想知道,“无所住而生其心”和“制心一处”是否矛盾?到底应该住还是不住?

  答:若能做到无所住,当然是最好。无所住,即没有任何执著。但是,你现在能做得到吗?事实上,生活中有许多表现得对什么都不在乎的人,一旦在乎起来,可能比谁都在乎。人的心理很复杂,有些人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很不在意。可一旦遇到感兴趣的,就会特别执著。就像同样的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强就越大。若把全部精力投放一个点上,必然深陷其中。我将这种状态比做心灵的巨大陷阱。怎么办呢?我常告诉他们,暂时不妨多在乎一些人,多在乎一些事。也就是说,不要只挖一个陷阱,哪怕多挖一些,也比挖一个深不见底的要好,因为那样太难爬出来。所以说,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即使你现在觉得什么都不在乎,也不要掉以轻心,以免不经意间落入比别人更深的陷阱。

  “应无所住”代表较高层次的用心。心的觉性本是无住的,并非通过后天修成。前面讲过,心有两个层面,一是相对的,一是绝对的;一是心的现象,一是心的本质。契入心的本质时,就具有“无所住”的功用。如此,任何东西无法沾染其上。因为心的本质就是空性,任何情绪、尘劳都无法染污它,就像云彩不能染污虚空一样。

  如果一时做不到心无所住,不妨先选择一个健康而无副作用的对象“安住其心”。一旦具足相当的“止”力,再依正见修“观”。随着观照力的增强,自然能做到心所无住。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师说做人要中观,乐观难道不是更好吗?
下一篇:是一辈子做该做的事,还是一辈子随性地做事?
 佛教与行使孝道之间是否矛盾?
 在生意场,如果不喝酒,生意就谈不好,怎么办?
 一些大乘经典,感觉神话成分较浓,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佛法在世间
 生命是轮回的话,怎么会有濒临灭绝的动物?畜生道如何修行解脱?
 关于平等的问题
 静坐时如何静下心来?念起时是否要用力压住?
 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为善缘?为什么在有些缘分中,彼此充满了痛苦..
 佛教经典里过于繁琐复杂的概念术语,似乎是普通信众掌握佛教的障碍..
 关于情感的问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精神上没信心,还是自卑,怎么办?[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2、怎样进取 八万法门,安心而入[栏目:张朋]
 贪非份财,得不偿失[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The Sound the Hare Heard[栏目:Jataka Tales of the Buddha]
 学习《法华经》与国家的未来[栏目:陈星桥居士]
 六祖坛经讲记 第7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打坐与禅修(无庄)[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第三 剑品[栏目:有偈篇]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八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声闻藏、菩萨藏、方等部及其他[栏目:妙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