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从中国传统的国学潮流中,是否能找到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终极皈依处?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49

  《中国商人》:近年来,中国富裕阶层的移民潮和社会公众对贫富分化加剧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切。请问,从中国传统的国学潮流中,是否能找到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终极皈依处?

  济群法师:据称,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个中原因,媒体已有众多分析。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缺乏安全感,希望通过这一途径寻找更好的归宿。

  为什么我们会缺乏安全感?答案固然很多,但有一点往往是被我们忽略的,那就是对外在世界的过分依赖。当我们把人生的全部筹码投注其上,却要面对环境的种种不确定因素时,恐惧就随之而来了。

  移民可以带来的,只是某些方面的相对稳定,但无法解决我们内在的困扰。生活稳定了,内心就不再动荡吗?就不再漂泊吗?只要看看欧美各国居高不下的自杀率和心理疾病,就知道问题远非那么容易解决。

   佛法的智慧,是帮助我们通过了解自己来安身立命,通过调整心行来摆脱恐惧,是把归宿建立在内心而不是外在世界。

  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发现,生命原本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只是我们看不到这一点,所以才四处追逐,寻找支撑。一旦开启这个内在宝藏,我们就可以随遇而安。这不是对环境的刻意顺从,也不是对命运的无奈妥协,而是由内心独立获得的能力。因为独立,就不会随环境变化受到影响,也无需外在的什么作为支撑,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企业家热爱佛教精神,是否会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心理障碍?
下一篇:问:为什么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是否命中注定?
 观想供养和实物供养有什么不同?
 经济救助和心理呵护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去呵护人的心理健康?..
 临终与超度
 修行实践
 学佛所发的愿心,和妄想分别的心有什么不同?
 心灵启示录
 慈善在很多情况下不具有力量,被怀疑、侮蔑甚至以怨报德,如何修得慈悲心?..
 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不执著是否过于消极?
 清凉山上话清凉
 每天都会想些乱七八糟的事,如何才能使心平静下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生石”给人的启迪[栏目:邹相美文]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三十八讲 祈祷传承祖师[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五章 证道 1 三身佛[栏目:元音老人]
 微笑,淡淡的[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法会[栏目:觉世论业]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X 1359经:本经叙述比丘思念细软衣,而天神以偈诫之。[栏目:界定法师]
 人间佛教实践的先行者——简论慈航法师的三大理念[栏目:华方田教授]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的十字路口[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三十七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对《中论观法品》实相空寂的分析(普进)[栏目:中观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